• 时间的格局 素质教育 黄静洁 新华正版
  • 时间的格局 素质教育 黄静洁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间的格局 素质教育 黄静洁 新华正版

32.94 4.8折 68 全新

库存62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静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2725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0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638538

上书时间2024-05-11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第01章 时间的陷阱:纠正四大养育迷思

节 “不”陷阱:孩子是听不懂道理的人

生命时间轴:认识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

“盾型”养育:孩子不是“准大人”

孩子学会“”,秘密在大脑里

家长学会讲“道理”,关键是做好左右脑连接

第二节 “没兴趣”陷阱:“三分钟热度”也是一颗值得关注的种子

理解孩子的兴趣,从理解“主观时间”开始

巧用兴趣,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用“宽进宽出”原则,陪跑“三分钟热度”

从能力到志向,推动兴趣“螺旋式上升”

第三节 “逼学”陷阱:与其掌控孩子的时间,不如驱动孩子的大脑

“鸡娃”有风险:抓住了时间,却阻碍了大脑发育

学的脑科学:分阶段用好“记忆的结构”

父母越掌控时间,孩子越厌学

孩子拥有了感,才会驱动大脑学

第四节 “焦虑未来”陷阱:父母越焦虑未来,孩子越抓不住现在

孩子不顾“未来”,活在“下层脑”的感受世界里

父母“焦虑未来”,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

减轻焦虑,从整合上下脑开始

孩子的成长,是从“下层脑”往“上层脑”攀升

第02章 时间的钥匙:解锁孩子四大阶段的成长动力

节 0~3岁人生哺育期:奠基生命之初的自主感

孩子的聪明与潜能,怎么开启?

“自由地观看”,是为大脑发育布线

奠基自主感,从信任孩子的行为能力开始

允许探索,孩子才能独立自主

第二节 3~6岁格培育期:孵化人生早期的自尊感

孩子的“自私”里,藏着格形成的秘密

播种自尊感,奠定自我发展的心理基础

允许犯错,孩子才能建立高自尊

从“自私”到共情,让孩子顺利融入社交活动

第三节 6~12岁知识教育期:打造一生的学成感

恐惧激励法:让孩子的越变越差

关注学动机:让孩子成为学的主人

开启反向思:让孩子越学越主动

打造优势心态:让孩子找到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四节 12~18岁青春独立期:找到自我价值感

青春期危机,从哪里来?

接纳“自我同一”探索,让孩子身心有归处

不做决斗者,让孩子有尊严地活在我们身边

用优势视角看待“弱点”,点亮孩子心中的未来

第03章 时间的验:见证孩子自然改变和成长

节 情绪的验:好好的孩子怎么抑郁了?

情绪失控的孩子,情感枯竭的家庭

家庭情绪“库”,引爆孩子的心理问题

高频的生命能量,提升孩子的情绪抗挫力

第二节 朋友的验:用社交能力打破社交孤立

社交能力来自天生格,还是父母培养?

为内向“脱敏”,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人气王

培养五项社交技能,让它们像洋葱一样长出去

第三节 心智的验:沉迷屏幕的孩子会有未来吗?

是什么把孩子赶入屏幕世界?

重建家庭“基因”,打造强大的“我”

抵御屏幕吸引力,靠的是内心的目标感

第04章 时间的智慧: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

节 输入时间概念:帮孩子建立内在的秩序

感知时间:当“先天生物钟”遇上“后天秩序感”

说出时间:使用时间词汇,是掌控时间的开始

画出时间:学会为的活动排序

为上小学做准备:学会监控写作业时间

第二节 从计划到行动:陪孩子达成高效学

不会安排时间:改变从做一个小计划开始

孩子惯拖延:养成“现在做”的好惯

注意力不集中:提升专注力的秘密因素

为小升初做准备:培养五大学基础惯

第三节 找到时间的方向感: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

目标分龄法:引导孩子学会咬定目标不放松

学会掌控时间,先学克服时间预估偏差

整合执行技能,实现自我管理

为升学做准备:掌握元认知学策略

内容简介:

时间在家长眼里是一把剑,既可以成孩子,又可以毁了孩子。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听父母的话,动作磨蹭、凡事拖延的种种表现,都会引发父母优选的焦虑。父母认为拖延时间会让孩子落后于人,但其实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父母忽视了养育的时间格局!这本书集结了作者20年来的亲身养育实践和中西教育精髓,结合脑科学的近期新研究发现,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避陷入四大养育陷阱;用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交给家长科学养育的四把金钥匙,分阶段培养孩子的四大人格特质;结合多年为中国的家庭解疑答惑的实例,精辟解析孩子棘手的情绪、社交和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并根据潜心多年的研究课题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用可视化的引导模式带领孩子分阶段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格局养育”是看懂孩子、理解孩子,给与孩子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让他们变得更、更强大,并有能力去参与和改变未来的世界。而父母对养育的时间格局和视野,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

黄静洁,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ba。中西合璧育儿专家,公众大号“父母堂”创建人。获选妇联、中庭教育学会评选的百名“传承家风的好妈好爸”,2016年母婴自媒体价值榜“专家”。与有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育有两子,18年来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汲取了东西方的教育精髓。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开设ak jane育儿专栏,与年轻父母零距离接触,为上千万父母答疑解惑。

精彩内容:

    节  “不”陷阱:孩子是听不懂道理的人
    我的一位老朋友是建筑师,多年的专业经验让他成为建筑设计界的佼佼者。事业上风生水起的他,私下里跟我聊起青春期的女儿时却愁眉不展:“我的女儿是听不进去我的话,我要怎么管教她呢?”
    做家庭教育研究这么多年来,遇到过无数个有同样困惑的家长,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了。从孩子小时候不按时睡觉,不爱吃饭,抗拒刷牙洗脸,抱着动画片是不关,到上小学后不认真做作业,跟同学打架,偷偷花钱不告诉家长,没有节制地打游戏,再到青春期更复杂的交友问题,偷偷谈恋爱,升学危机,等等,这些“不”带来的麻烦事从来没有消停过,而且当孩子的“个人实力”跟着年龄噌噌地蹿升时,小时候的养育烦恼也会不断升级,演变成亲子,后形成越来越难处理的亲子盾。
    在很多家庭里,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场“不的拉锯战”,这不仅让孩子与家长两败俱伤,还会让盾延续到孩子成年之后。当我的这位朋友发出“我要怎么管教她”的巨大疑问时,我看到的是一位长期深陷“不的拉锯战”中的父亲,和他那深深的无力感。同时我也看明白“如何让孩子”这个问题,像一个巨大的旋涡,让大多数父母难逃这场养育旋涡的裹挟,哪怕他们在事业上都是傲视群雄的者,也一样会感到迷茫,也一样无法摆脱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当然,围绕着“不”这个重量养育难题也产生了众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教家长们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管教不良行为,如何用奖罚引导孩子不犯错,等等。然而,即使学了很多方法,读懂了很多道理,只要一面对孩子“不”的挑战,家长还是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焦虑失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导致孩子“不”的核心不在于家长应对孩子的,而是家长对孩子“不”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正是这种不符合科学养育规律的认知偏差造成了家长执拗于让孩子听大人话。所以,“不的拉锯战”的根源是一场生命力的,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在生命时间轴上相互错位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生命发展的时间轴,会发现要求孩子“”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式的陷阱。与其在陷阱里拼命学各种爬出来的,还不如尊重科学,提前看到陷阱,避让自己一开始掉进去。
    生命时间轴:认识亲子关系中的“时间错位”
    了解孩子的生命时间轴是避掉入“不”陷阱的大关键。发展心理学把人的早期发展分为五大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出生~3岁)、学前期(3~6岁)、中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而身为父母的我们,通常已经走到了生命时间轴的成年中期,很容易忘了孩子还处在生命五大发展阶段的早期,因此容易忽视孩子与我们具有截然不同的认知水。父母按的认知水要求孩子“”,会让孩子一出生被贴上“不”的标签,同时也让家长掉入“不”陷阱久久不能自拔。
    有年夏天我坐地铁外出,旁边坐着一位妈妈,很辛苦地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的脑袋摇摇晃晃,身子还不够硬实。我发现当孩子乖乖不动的时候,妈妈会一脸慈爱地时不时看看他,但当孩子睁大好奇的眼睛、伸出的小手想要去抓身边的扶杆时,妈妈会忽然露出一脸凶相,低吼道:“这个脏!打!”小孩子看着自己的手被妈妈拉开,一脸懵懂的样子,很快又伸出小手再次去抓扶杆。这时妈妈更凶了:“跟你说还不听,还要去碰,真该打!”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几个月大的孩子连做出害怕的表情都不会,妈妈却已经开始用“不打”的养育逻辑来管孩子了。
    如果我们设,这位妈妈怀里的孩子现在不是几个月大,而是两岁,难道他能听懂妈妈讲的道理了吗?当然,两岁的孩子会比几个月大时更容易与大人交流,但是对于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到了孩子3岁时,家长开始更频繁地给孩子讲道理,因为家长觉得自己说的都是简单的道理,比如:“你要早点睡不然长不高,难道这些都听不懂吗?”然而,这正是生命的“时间错位”的典型表现:一边是家长觉得自己的话特别简单,谁都能懂;一边是孩子表现得懵懂不解,前听后忘、常听常错。对此,家长实在无法理解,以为孩子是在与自己作对,于是亲子关系进入呵斥一惩罚一哭闹一抗拒的恶循环。其实,眼里的“简单”道理是从的角度看事物的,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认知水来审视,这些道理像天书一样难懂。而且家长讲的道理与孩子能懂的道理之间往往存在着天壤之别。    有一次我带儿子和他的朋友一家去检查牙齿,当时两个孩子都只有4岁。在去牙科诊所的路上,那个小朋友的妈妈趁机给孩子讲起了道理:“你们可要记得少吃糖,每天按时刷牙,不然你们的牙会被虫子吃光!”谁知那个小朋友马上回答说:“太好啦!那我们可以直接吃糖,不用牙齿啦!”正在开车的小朋友爸爸哈哈大笑,估计大人们接近没料到孩子讲出的道理会如此“荒谬”。其实这正是小孩子心中的道理:在她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