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 史学理论 吴天墀
  • 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 史学理论 吴天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 史学理论 吴天墀

44.9 5.1折 88 全新

库存3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天墀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26996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87页

字数610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117_9787303126996

上书时间2024-04-27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中唐以下三百年间之社会演变——庆历变革与近世社会之形成(上)
一、阶级制度之崩溃
二、民崛兴之背景
三、民社会之病态
北宋庆历社会危机述论
一、危机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不断发生的兵变和民变
三、王则在贝州的
四、宋代为什么未出现大?
烛影斧声传疑
一、绪言
二、太祖之死与太宗即位的情形
三、太宗个与行为的透视
四、太宗对于德昭廷美的嫉害
五、论所谓“金匮之诏”的可疑
六、太祖后裔的复位运动
七、结论
龙昌期——被埋没了的“异端”学者
一、龙昌期的生事略
二、龙昌期的思想学术
三、龙昌期学术思想的湮没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宋儒之风与理主义
一、对于贤传,不迷信盲从
二、对于当代,不稍屈挠;正谊明远,弗计利害
三、对于亲厚爱敬之人,亦不漫然附和苟同
试论宋代道学家的思想特点
一、前言
二、宋代道学家的思想特点
三、余论
王安石的格及其变法的是非
王安石生活散记
王小波、李顺为什么在川西地区发生
一、广大农民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尖锐盾
二、广大川峡和北宋的尖锐盾
水神崇奉与王小波、李顺
李顺死年证
张泳治蜀事辑
宋代四川藏书述
诗僧可朋及其《耘田鼓》
嘣厮哕与河湟吐蕃
一、北宋初期的河湟
二、响厮罗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三、响厮哕族统治的衰亡
四、繁盛的青唐城及其交通
雄踞西北的党项族
关于李继迁的卒年问题——对《李继迁卒年辨正》一文的商榷
西夏称“邦泥定”即“自上国”新解
一、“邦泥定”与“白上国”
二、“白上国”解
论党项拓跋氏族属及西夏国名
关于西夏岁赐茶的大小斤问题
关于西夏史与西夏研究
一、西夏历史的概况
二、西夏史料学一瞥
三、学西夏史的意义
《西夏战史》序
中国通史评介
一、《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著)
二、《中华通史》(章嵌 著)
三、《中华两千年史》(邓之诚 著)
四、《国史大纲》(钱穆 著)
五、《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等著)
六、《中国通史纲要》《中国通史要略》(缪凤林 著)
七、《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
八、《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吕思勉 著)
中国学术系年?五代时期(907―910年)
公元907年 丁卯
公元908年 戊辰
公元909年 己巳
公元910年 庚午
明代三吴水利
一、三吴地形及水道
二、三吴水患之原因
三、三吴水患情况及其影响
四、明代人之三吴水利论
五、明代三吴治水之经历
武昌的导火线——记辛亥四川保路风潮之始末
五九国耻纪念论袁世凯
刘咸圻先生学术述略——为诞辰百周年纪念及《推十书》影印版而作
一、生简介
二、学术大要
三、学侣附记
蒙文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为百周年诞辰纪念浅谈体会
为学术、教育毕生尽瘁的徐中舒先生
一、生简述
二、科研成
三、教书育人
四、德范长存
中国绘画的精神意趣
治学小议
一、学思结合
二、先入后出
三、由博返约
严毅精神——悼念叶秉诚先生
献身政法教育的吴君毅先生
一、挽救国运 东渡求学
二、官场腐败 投身教育
三、爱护青年 寄望未来
四、回川兴学 造福桑梓
五、高风亮节 堪为师表
常燕生先生简要年谱
心波——读常燕生先生悼亡遗作志感
敬悼燕生先生
从情感上看燕生先生
刘芦隐囚居雅安
王恩洋先生二三事
何其芳
何其芳早年致吴天墀书信题记
附录:何其芳致吴天墀信八件
信一 1930年5月19发自上海
信二 1931年4月25发自北
信三 1931年8月20发自北
信四 1932年1月8曰发自北
信五 1933年4月18发自北
信六 1934年1月2发自北
信七 1934年3月9发自北
信八 1937年11月8发自万县
附:现存著作目录系年中唐以下三百年间之社会演变——庆历变革与近世社会之形成(上)
一、阶级制度之崩溃
二、民崛兴之背景
三、民社会之病态
北宋庆历社会危机述论
一、危机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不断发生的兵变和民变
三、王则在贝州的
四、宋代为什么未出现大?
烛影斧声传疑
一、绪言
二、太祖之死与太宗即位的情形
三、太宗个与行为的透视
四、太宗对于德昭廷美的嫉害
五、论所谓“金匮之诏”的可疑
六、太祖后裔的复位运动
七、结论
龙昌期——被埋没了的“异端”学者
一、龙昌期的生事略
二、龙昌期的思想学术
三、龙昌期学术思想的湮没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宋儒之风与理主义
一、对于贤传,不迷信盲从
二、对于当代,不稍屈挠;正谊明远,弗计利害
三、对于亲厚爱敬之人,亦不漫然附和苟同
试论宋代道学家的思想特点
一、前言
二、宋代道学家的思想特点
三、余论
王安石的格及其变法的是非
王安石生活散记
王小波、李顺为什么在川西地区发生
一、广大农民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尖锐盾
二、广大川峡和北宋的尖锐盾
水神崇奉与王小波、李顺
李顺死年证
张泳治蜀事辑
宋代四川藏书述
诗僧可朋及其《耘田鼓》
嘣厮哕与河湟吐蕃
一、北宋初期的河湟
二、响厮罗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三、响厮哕族统治的衰亡
四、繁盛的青唐城及其交通
雄踞西北的党项族
关于李继迁的卒年问题——对《李继迁卒年辨正》一文的商榷
西夏称“邦泥定”即“自上国”新解
一、“邦泥定”与“白上国”
二、“白上国”解
论党项拓跋氏族属及西夏国名
关于西夏岁赐茶的大小斤问题
关于西夏史与西夏研究
一、西夏历史的概况
二、西夏史料学一瞥
三、学西夏史的意义
《西夏战史》序
中国通史评介
一、《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著)
二、《中华通史》(章嵌 著)
三、《中华两千年史》(邓之诚 著)
四、《国史大纲》(钱穆 著)
五、《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等著)
六、《中国通史纲要》《中国通史要略》(缪凤林 著)
七、《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
八、《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吕思勉 著)
中国学术系年?五代时期(907―910年)
公元907年 丁卯
公元908年 戊辰
公元909年 己巳
公元910年 庚午
明代三吴水利
一、三吴地形及水道
二、三吴水患之原因
三、三吴水患情况及其影响
四、明代人之三吴水利论
五、明代三吴治水之经历
武昌的导火线——记辛亥四川保路风潮之始末
五九国耻纪念论袁世凯
刘咸圻先生学术述略——为诞辰百周年纪念及《推十书》影印版而作
一、生简介
二、学术大要
三、学侣附记
蒙文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为百周年诞辰纪念浅谈体会
为学术、教育毕生尽瘁的徐中舒先生
一、生简述
二、科研成
三、教书育人
四、德范长存
中国绘画的精神意趣
治学小议
一、学思结合
二、先入后出
三、由博返约
严毅精神——悼念叶秉诚先生
献身政法教育的吴君毅先生
一、挽救国运 东渡求学
二、官场腐败 投身教育
三、爱护青年 寄望未来
四、回川兴学 造福桑梓
五、高风亮节 堪为师表
常燕生先生简要年谱
心波——读常燕生先生悼亡遗作志感
敬悼燕生先生
从情感上看燕生先生
刘芦隐囚居雅安
王恩洋先生二三事
何其芳
何其芳早年致吴天墀书信题记
附录:何其芳致吴天墀信八件
信一 1930年5月19发自上海
信二 1931年4月25发自北
信三 1931年8月20发自北
信四 1932年1月8曰发自北
信五 1933年4月18发自北
信六 1934年1月2发自北
信七 1934年3月9发自北
信八 1937年11月8发自万县
附:现存著作目录系年

内容简介:

吴天墀先生治学,很好强调“目光四”,他认为,“一个人懂得当前的实际越多,对古代和外国进行研究也将增多了解、大有助益”;史家“若知古而不知今,务外而遗内”,便做不好学问。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所收论著,则体现了著者这一学术志趣,对于宋史、四川地方史与近代学术史做出了独到的观察,具有真正士大夫的通达识见,言有尽而意无穷,值得学界取径与师法。

作者简介:

吴天墀(19132004),别名浦帆,四川万县人。1938年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历任四川教育科学馆研究员,西康省秘书兼省立雅安图书馆馆长,芦山县县长,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夏史硕士生导师及宋史博士生导师,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四川师范大学与宁夏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宋史、西夏史与四川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所著“西夏史稿”一书,被誉为西夏研究目前的里程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