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论稿 签名本

作者签赠本

10 2.6折 38 九品

库存2件

湖南怀化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和龙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ef

上书时间2024-11-26

柳林书院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内页干净无写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和龙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7621916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63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英美文学理论、批评与学术史方面的著作,涉及理论运用、学术批评、作品阐释、文坛论争、作家研究史论、学者对话与访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文学理论与学术批评方面的论述,主要针对外国文学批评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探讨批评理论应该如何妥善运用的问题等。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作者试图与国内外文学家、批评家、理论家进行学术对话,提出相关学术命题,理论联系实际,述评结合,充分表达个人的独立见解。第二部分是关于英美文学研究史方面的论述,主要论述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史,对奥斯丁、司各特、狄更斯、贝克特等著名作家在中国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学术史梳理与评述,并追溯英国文学最早进入中国时对中国现代小说观的重要影响。在这一部分,作者钩沉索隐,考镜源流,以窥斑知豹的方式来展示中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本书观点独到,解析深入,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引作用。
【作者简介】
张和龙,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2002-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2010-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曾获2007年“宝钢优秀教师奖”。专著有《战后英国小说》(2004)、《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约翰•福尔斯小说研究》(2007)、《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2015),参著有《英国文学通史》(1999)、《英国小说史》(2005)、《英国文学思想史》(2012)等,译著有《另一个国家》(2001)、《黑暗昭昭》(2009)、《致悼艾米丽的玫瑰》(2015)、《毛姆经典短篇集》(2016)等。另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理论与批评

 批评理论如何运用?

 ——对一种批评模式的思考与分析 / 003

 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评述 / 016

 塞缪尔•贝克特的文艺美学思想 / 028

 道德意义与兴味关怀

 ——评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 040

 建构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美学范式

 ——评奥尔巴赫的《摹仿论》/ 046

 小说史的模式、问题与细节

 ——评《当代英国小说史》/ 057

 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

 ——《黑暗的心灵》争鸣之管见 / 065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

 ——英国现代文坛争鸣录 / 076

 

 学术史研究

 学术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再审视

 ——读盛宁先生的《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 097

 从范式转型看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研究 / 108

 新时期30年对美国“后现代派”研究的考察与分析 / 120

 中国司各特研究的百年流变 / 134

 狄更斯研究在中国(1904-2014)/ 147

 论《小序》的外来影响 / 169

 Jane Austen’s One Hundred Years in China / 182

 The Chinese Response to Samuel Beckett (1906-1989) / 198

 

 附录1  An Interview with Caryl Phillips / 221

 附录2  对学术要有一种爱——张隆溪教授访谈 / 240

 后  记 / 25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页干净无写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