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见详细品相描述

5 1.7折 30 八五品

库存2件

湖南怀化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菊隐 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f

上书时间2024-05-26

柳林书院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口泛黄有污渍,内无写画,品如实拍图可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陶菊隐 著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1
  • 版次 1
  • ISBN 9787203059233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306千字
【内容简介】
  随着《历史的坏脾气》《文武北洋》等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的畅销,民国人物留给人们的印象不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僵硬的黑脸白脸,而开始变得温和、真性情并可亲近起来。
  整部民国史上的是是非非功功过过,也开始引起了更多人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这中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民国时代的大记者陶菊隐先生,陶以自己数百万字篇幅的“菊隐丛谈”,为民国38年里混乱变幻的军政生活留下了最生动可信的纪录。就最近几年出版界对其著作重新整理出版的成果来说,《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2006,海南出版社)对于了解北洋军阀统治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最近这部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新整理推出的《狷介与风流》,是陶氏《吴佩孚将军传》和《蒋百里先生传》的合集,虽然距离初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多,但它们依然是所有同样传记里最出色和最值得关注的著作。
  吴佩孚,字子玉,直系军阀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吴号称“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如日中天时是这样,失败下台时还是这样。他得意时拒绝过苏联以及英美的示好,失意时正处日本侵华时期,他则是北方日伪政权下最梗直的一块骨头。他一生清廉,没有乱七八糟的风流事,也曾经下过手谕,禁止族人在自己的政权里做官。海外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有一语评说他:狷介一生。近几年来,国内给吴佩孚这个人物说好话的学人逐渐多了起来,给予正面评价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可以说,还没有谁像本书这样给予过吴佩孚一生如此深刻的理解,如此响亮的掌声!《吴佩孚将军传》初版于1941年,作者陶菊隐投入了极大的写作激情,自称“吃饭时脑子里是《吴传》,睡觉时脑子里是《吴传》”,“他的错误像是我自己的错误,他的失败像是我自己的失败”。这种激动和热情,透过文字而直达今天。
  《蒋百里先生传》则初版于1948年,传主与作者是至交,关系密切,来往频繁。正因这层便利,这部传记深入描写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天才军事家的公私生活,为任何其他人写蒋的传记所不及。蒋百里一生有很多可堪得意的事情,他以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日本天皇赐刀,震动中日朝野;他曾是袁世凯亲点的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后来又是蒋介石任命的陆军大学代校长,门下弟子,遍布军界;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新月文学社之一员,徐志摩正是他的亲密小友,据说他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时,徐志摩背着被窝要去陪他坐牢;西安事变时他也成了张学良的阶下囚,张学良亲自向他求谋请计,西安事变顺利解决也确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他最早提出了对日战争的长期抗战理论,并留下了“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的至理名言。蒋氏的一生传奇,正如一个评论者萨苏调侃的,“连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当是时,“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不负此生”!
  历史长流,滚滚而下,昨天的因正是今天的果。我们今天重审历史,重读民国史,正是应该从重读民国历史上的这些个性人物开始。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家,曾任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国民党政府高级军事顾问。
  在民间的口耳传说中,吴佩孚以这样的故事最被津津乐道:吴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一生不违;吴失败了也不“下野”,关起门来做大帅,文武大员每人每月领薪水大洋五块,谁不收就是看不起吴大帅;吴有清廉名,有个军校同学想在河南谋个知县,吴批了四个字:豫民何辜;该人又想谋个旅长做,自表决心“愿为前锋,功成身退,解甲归田,植树造林,福泽百姓”,吴又批:且先种树。最有意思的是有个洋小姐爱上了吴大帅,千里迢迢写信来诉说爱情,吴拿着情书当公函,一样批了四个字:老妻尚在!  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一次是以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天皇赐刀,震动朝野,日本人引为奇耻大辱。二是八年抗战,日本军队恰如按照蒋的战略布置,一步一步陷入持久战的泥沼直至战败。他是袁世凯亲点的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又是蒋介石任命的陆军大学代校长,蔡锷的密友,梁启超的学生。西安事变中他是阶下囚,却指点后生张学良促成西安事变顺利解决。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新月社”之一员,当他入狱两年时,徐志摩背着被窝要陪他一起坐牢。据说他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他还有个女婿是钱学森……
【作者简介】
  陶菊隐,湖南长沙人。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担任长沙《女权日报》编辑,次年起为上海《时报》“余兴”栏撰稿,同时还为上海各大报撰写地方通讯。民国5年(1916年)一度任《湖南民报》编辑,撰写时事述评;不久辞职接办《湖南新报》,任总编辑。民国7年(1918年)参加《湖南日报》编辑工作。民国8年(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民国9年(1920年)受聘上海《新闻报》驻湘特约通讯员,撰写长沙特约通讯。民国16年(1927年)任《武汉民报》代理总编辑兼上海《新闻报》驻汉口记者。民国17年(1928年)起,担任《新闻报》旅行记者、战地记者,驻汉口特派记者。民国23年(1934年)赴南京与许彦飞合办《华报》,同时为《新闻报》撰写专栏文章。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参加《新闻报》编辑工作,还担任《晓报》主编和严独鹤主持的《新闻夜报》助编。民国30年(1941年)后退出《新闻报》,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北泮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1934年-赴南京与人合办《华报》;1936年移居上海;1941年后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同时参加《辞海》关于近代史条款的编写工作。著有“菊隐从谈“(共二十五册)、《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吴佩孚传》、《督军团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目录】
吴佩孚将军传
自序
第一章从书生到军官
逃出故乡
从戎
当了管带
风流只此一次
第二章秀才造反
首次入湘止于岳州
二次入湘止于衡州
国民自救运动
电战
撤防与驱张
直皖之役
第一知己
天津会议
三次入湘友乎敌乎
讨“财神”檄
一段笑话
第三章吴将军:中国最强者
第一次直奉之役
迎黎
洛阳花絮
贿选后
第二次直奉之役
浮海而南
第四章将军犹是梦里人
风萧萧兮汉水寒
赤壁之游
四次入湘敌乎友乎
查家墩司令部
一着之差
一律缴械
南北两面作战
第五章历史的命运之轮
儿女英雄
南口之役
血染汀泗桥
割肉将军
吴孙之间
吴张之间
走南阳
另一知己
入川
参谋长的来历
北上

蒋百里先生传
自序
第一章少年得意
浙江求是书院
士官第一
德国见习军官
禁卫军管带
第二章寂寞的高洁
保定军校校长
情场的胜利者
从南下反袁到蔡松坡将军的死
研究学术的黄金时代
欧游返国后的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
吴佩孚的参谋长
五省联军也垮了
中国建军的几段过程
“东不如西”
狱中生活
一二八以后
青岛试骑汤山就浴
第三章英雄在最光芒时逝去
畅游欧美
空军独立论的支持者
西安事变的不速客
卢沟桥的烽火
他成了外交界的一位斗士
迷途遇仙记
又是抗战论坛的祭酒
冷客目击的一脔
陆大的代校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口泛黄有污渍,内无写画,品如实拍图可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