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强国崛起——中国电力技术创新与发展
  • 电力强国崛起——中国电力技术创新与发展
  • 电力强国崛起——中国电力技术创新与发展
  • 电力强国崛起——中国电力技术创新与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力强国崛起——中国电力技术创新与发展

上下册

65 1.6折 398 全新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燕荪、刘吉臻、周鹤良 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颜氏书香阁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燕荪、刘吉臻、周鹤良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9842062
  • 定价 3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36页
【内容简介】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回顾100 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实现了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电力强国崛起”正是“中国崛起”在一个行业中的体现。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电力装备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本以我国电力装备创新发展为突破口,展示我国电力科技重大成果、重点工程、重要事件,通俗可读的中国电力科技创新与发展史话。全书共分为七篇,包括概论、火力发电(含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重型燃气轮机、火电环保、发电厂自动化系统)、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新能源发电、输变电设备和低压配电设备。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立足国内自主开发,再到优化创新并奋力向世界顶D峰冲刺,我国电力装备及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总体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清洁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处于引领世界发展的地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已进入世界先进核电技术的主力堆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以“中国速度”领L跑世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电力强国之列。
本书可供能源与电力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从事电力装备设计、制造及电力建设、运行维修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陆燕荪,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副副部长,机械电子部副部长,机械工业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 中国焊接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国家科技奖励复审委员会委员等。参与领导了20万千瓦电站锅炉和重型石油化工容器的研制。参与组织了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采掘设备等国家大技术装备研制的实施式作。
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曾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
周鹤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工装备的技术与组织管理工作。曾任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机械电子工业部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重大技术装备司司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等职务。现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职务 。先后在国家J级期刊上发表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超高压输电、供配电设备、控制技术以及新能源――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100 余篇技术论文。著作有《电气工程装备创新与发展》《电气工程师手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册
第一篇 概 论
一、火力发电 跨越发展  5
二、水力发电 举世瞩目  12
三、核能发电 重点突破  15
四、新能源发电 异军突起  17
五、输变电设备 创新引领  20
六、低压配电设备 全面提升  28
第二篇 火 力 发 电
第一章 锅炉  33
第一节 概述  33
第二节 亚临界汽包锅炉技术引进与自主化  37
第三节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研制与创新  46
第四节 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创新发展  62
第五节 锅炉制造工艺和装备的现代化  68
第六节 电站锅炉辅机、阀门的研制  78
第七节 锅炉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  86
第二章 汽轮机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第二节 汽轮机的主要创新产品研制  123
第三节 汽轮机创新平台和研发能力建设  155
第四节 汽轮机制造技术进步与能力提升  183
第五节 汽轮机技术研究与发展  201
第三章 发电机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第二节 发电机的发展历程  205
第三节 发电机技术开发与创新  217
第四节 发电机制造与装配工艺的发展  232
第四章 重型燃气轮机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国际合作研制  244
第三节 燃气轮机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253
第四节 向燃气轮机技术强国迈进  267
第五章 火电环保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第二节 火电环保技术发展历程  272
第三节 火电环保技术的创新成果  279
第四节 火电环保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285
第六章 发电厂自动化系统  287
第一节 概述  287
第二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自主化研制  292
第三节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创新研制  303
第四节 全工况仿真系统的创新发展  310
第五节 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  317
第六节 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的启示  325
第三篇 水 力 发 电
第一章 概述  329
第一节 水力发电的地位与作用  329
第二节 水力发电核心装备的技术发展  330
第三节 水力发电的发展与展望  337
第二章 重大水电工程建设与装备研制  339
第一节 混流式机组电站建设与装备研制  339
第二节 抽水蓄能机组电站建设与装备研制  344
第三节 轴流式机组电站建设与装备研制  348
第四节 贯流式机组电站建设与装备研制  351
第五节 冲击式机组电站建设与装备研制  353
第三章 水电装备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建设  356
第一节 水电研发机构简介  356
第二节 水轮机叶轮水力开发技术水平提升及实验设施建设  357
第三节 水轮机进水阀技术水平提升  364
第四节 轴承技术水平提升及试验设施建设  365
第五节 通风冷却技术水平提升及试验设施建设  366
第六节 刚强度计算及振动技术水平提升  370
第七节 绝缘技术水平提升及实验设施建设  371
第四章 水电装备制造能力提升与工艺技术进步  374
第一节 水电装备制造能力提升  374
第二节 水电装备制造工艺技术进步  375
第五章 水电技术突破与国际领先  380
第一节 世界首台1000MW 水轮发电机组研制  380
第二节 水电装备智能远程运维系统研发  381
第三节 水电装备行业国际标准制定  386
下册
第四篇 核 能 发 电
第一章 概述  391
第一节 发展核电是国家能源战略  391
第二节 核电进入“安全高效”发展阶段  392
第三节 核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  393
第四节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394
第二章 核电装备制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400
第一节 从秦山一期核电设备制造起步  400
第二节 巴基斯坦恰希玛一期设备制造  402
第三节 10MW 高温气冷堆设备制造 403
第四节 秦山二期600MW 核电设备制造  404
第五节 中国实验快堆核电设备制造  406
第六节 秦山二期扩建项目核电设备制造  406
第七节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行业生存之本  407
第三章 二代改进型核电制造的发展和巩固阶段  409
第一节 二代改进型核电市场的发展  409
第二节 压力容器研制  410
第三节 蒸汽发生器研制  413
第四节 堆内构件研制  416
第五节 控制棒驱动机构研制  420
第六节 稳压器研制  422
第七节 轴封泵研制  423
第八节 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428
第四章 三代核电制造技术的创新阶段  430
第一节 迅速崛起的三代核电技术  430
第二节 三代核电制造技术引进及自主开发  431
第三节 HPR1000(华龙一号)设备制造创新  432
第四节 AP1000 设备制造创新  438
第五节 EPR 设备制造创新  449
第六节 推进中的CAP1400(国和一号)设备制造创新  451
第五章 200MW 高温气冷堆设备制造创新  457
第一节 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研制  457
第二节 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制造  457
第三节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  458
第四节 高温气冷堆金属堆内构件制造  459
第五节 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制造  460
第六节 高温气冷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制造  462
第六章 常规岛大型半速饱和汽轮发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  463
第一节 大型半速汽轮发电机组研发  463
第二节 半速汽轮机低压转子研制  464
第三节 半速汽轮机末级叶片研制  466
第四节 CAP1400 汽水分离再热器设计制造  470
第五节 半速汽轮发电机研制  471
第六节 CAP1400 常规岛大型水泵的研制  474
第七节 三大电气集团核电装备的工程应用及技术比较  476
第七章 核电装备配套产业的崛起  480
第一节 核级超大型一体化锻件  480
第二节 不锈钢锻制主管道  483
第三节 蒸汽发生器U 型换热管/螺旋盘管  485
第四节 爆破阀  487
第五节 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  488
第六节 核岛环形起重机  490
第七节 钢制安全壳和一体化堆顶组件  492
第八节 核电焊接材料  495
第九节 压力容器大型O 型/C 型密封环  499
第十节 核电站其他主要配套件  501
第八章 创新发展的主体――国内主要核电装备企业  504
第一节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504
第二节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5
第三节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507
第四节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508
第五节 中国二重集团有限公司  509
第五篇 新 能 源 发 电
第一章 概述  513
第一节 新能源种类  513
第二节 我国新能源发电现状  516
第三节 新能源发电的地位与作用  519
第四节 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历程  522
第二章 风力发电  530
第一节 风力发电技术开发与创新  530
第二节 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形成  551
第三节 风力发电工程建设  558
第四节 政策与法规助力风电强国的崛起  564
第三章 太阳能发电  574
第一节 太阳能发电技术开发与创新  574
第二节 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产业体系的形成  584
第三节 太阳能发电工程建设  589
第四节 政策与法规助力太阳能发电强国的崛起  599
第四章 新能源发电展望 605
第一节 新能源发电迈向世界先进行列的驱动力  605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前景展望  609
参考文献  616
第六篇 输 变 电 设 备
第一章 概述  619
第二章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  623
第一节 变压器设备研制  624
第二节 电抗器设备研制  634
第三节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研制  638
第四节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母线(GIL)的研制  650
第五节 特高压串联补偿装置的研制  659
第三章 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研制  667
第一节 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  668
第二节 大功率晶闸管研制  669
第三节 换流阀研制  674
第四节 换流变压器与平波电抗器研制  688
第五节 控制保护设备研制  696
第四章 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研制  702
第一节 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  703
第二节 换流阀研制  711
第三节 直流断路器研制  717
第四节 控制保护设备  720
第五章 发电机断路器研制  725
第一节 研发历程  726
第二节 试验技术  728
第三节 工程应用  730
第七篇 低 压 配 电 设 备
第一章 概述  737
第一节 低压配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737
第二节 行业概况  738
第三节 低压配电设备创新重点及其成果  738
第四节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742
第五节 低压配电设备的民族品牌建设  745
第六节 我国配电设备创新发展综合评价  750
第二章 用户端电器设备创新技术与产品  751
第一节 配电电器  751
第二节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760
第三节 终端电器  763
第四节 研发平台的创建  767
第五节 用户端电器设备的发展趋势  769
第三章 智能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  770
第一节 智能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发展背景  770
第二节 智能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开发重点及其成果  771
第三节 智能配电系统实现途径与方式  773
第四节 智能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工程应用  775
第五节 智能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发展与展望  777
第四章 新能源电器  779
第一节 新能源电器发展的必要性  779
第二节 新能源电器主要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779
第三节 新能源电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786
第四节 新能源电器发展趋势  787
第五章 新标准体系与试验、认证  789
第一节 新标准体系开发  789
第二节 实验测试能力建设  792
第六章 智能制造  797
第一节 用户端电器设备制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97
第二节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799
第三节 智能制造重大进展与成果  801
第四节 智能制造的未来展望  802
参考文献  80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