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经典《新针灸学》
¥
102
九品
仅1件
作者朱琏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琏
-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7630999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444千字
- 【内容简介】
-
针灸治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琏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理论,积极探寻针灸治病强身之科学原理,率先提出了神经学说理论,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完善这一理论,并著成《新针灸学》一书,为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为弘扬祖国医学精华并造福全人类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效卓著。
《新针灸学》于1951年由人民出版社初版发行,随后经历多次修改再版,深受读者欢迎。作者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针灸治病的原理,是通过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书中还强调了针灸治病的适用范畴以及独特的朱氏针灸手法操作要点,并在古人治病心得的基础上提出了1 3种针灸治疗时出现的“针感”,描述具体生动形象;同时引入现代医学临床操作规范,在实践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书中收录的临证治验的部分医案很有参考价值。
《新针灸学》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三大实践中,都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目录】
-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针灸的由来和现状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针灸
第三章 针灸不是万能
第二编 针灸治疗原理
第一章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第二章 针灸治病的三个关键
第一节 刺激的手法
一、抑制法
二、兴奋法
第二节 刺激的部位
第三节 刺激的时机
第三章 手法和“补泻”问题
第三编 针灸术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施术时医者的态度
第二节 施术时患者的体位
一、卧位
二、坐位
三、上肢取穴体位
第三节 针灸前的准备
第二章 针术
第一节 针的种类
第二节 针的制造和修理、保存
一、针的结构和规格
二、针的质料
三、针的制造
四、针的修理和保存
第三节 针感
一、针感的种类
二、针感出现的大体规律和基本要求
第四节 针刺的方向
一、定针刺方向
二、正确掌握针刺方向
三、直刺、斜刺和横刺的应用
第五节 选穴局部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针刺的深度
一、根据诊断和症状定针刺深度
二、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定针刺深度
三、根据针刺部位和针刺方向定针刺深度
四、根据患者针感掌握针刺深度
第七节 进针法
一、缓慢捻进法
二、快速刺入法
三、刺入捻进法
第八节 进针后的手法
一、进
二、退
三、捻
四、留
五、捣
第九节 起针法
一、轻捻提出法
二、平稳拔出法
三、迅速抖出法
四、起针时注意事项
第十节 安全留针法
一、安全留针的由来
二、安全留针操作手法
三、安全留针实例
第十一节 针治时注意事项
一、晕针
二、断针
三、禁针
第三章 灸术
第一节 灸和灸法
一、灸
二、灸法和种类
第二节 艾卷灸的由来
一、改革艾炷灸等灸法的原因
二、艾卷灸的临床应用过程
第三节 艾卷的制作
第四节 艾卷灸法
一、执艾卷手势
二、正确掌握艾卷温热强度
三、艾卷灸操作方法
第五节 灸治的长处
第六节 施灸时注意事项
第四章 点按术
第一节 指针
一、指针的优点
二、指针的手法
三、指针操作方法
四、指针注意事项
五、指针实例
第二节 圆头针
一、圆头针的形状
二、执针手势和针刺方向
三、使用和操作方法
第四编 孔穴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经穴与孔穴
第二节定穴与尺度
第三节配穴的原则
第四节配穴的方法
第五节配穴的处方
第二章 各论
第一节 头部和颈部
第二节 背部和肩胛部
第三节 胸部
第四节 腹部
第五节 上肢部
第六节 下肢部
第五编 简易取穴法
第一节 头、面部取穴
第二节 颈部取穴
第三节 肩胛、背部取穴
第四节 胸、腹部取穴
第五节 上肢部取穴
第六节 下肢部取穴
第六编 治疗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
一、血吸虫病
二、感冒
三、麻疹
四、流行性腮腺炎附:继发性腮腺炎和慢性腮腺炎猩红热、丹毒等病继发的腮腺炎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六、传染性肝炎
七、痢疾
八、流行性斑疹伤寒
九、百日咳
十、霍乱
十一、疟疾
第二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消化器官疾病
一、食道炎
二、神经性食道痉挛
三、食道扩张
四、食道狭窄
五、食道麻痹
六、急性胃炎
七、慢性胃炎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
九、幽门狭窄
十、胃癌
十一、胃扩张
十二、胃下垂
十三、胃神经痛
十四、胃酸过多症
十五、胃酸过少症
十六、急性肠炎
十七、慢性肠炎
十八、肠结核
十九、肠绞痛(肠痉挛)
二十、便秘
二十一、胃肠神经官能症
二十二、黄疸
二十三、肝硬化
二十四、慢性腹膜炎
二十五、腹水
第二节 呼吸器官疾病
一、急性支气管炎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小叶性肺炎
五、大叶性肺炎
六、肺结核
七、肺气肿
八、胸膜炎
九、胸膜粘连、胸水、气胸
第三节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一、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盂肾炎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五、膀胱炎
六、膀胱痉挛
七、膀胱麻痹
八、淋病
九、遗精
十、阳痿
十一、男性不育症
第四节 循环系统的疾病
一、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四、心绞痛
五、心脏神经官能症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七、心包炎
八、高血压病
九、动脉硬化
第五节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一、贫血
二、红血球过多症
三、淋巴结核、淋巴腺炎
第六节 内分泌腺疾病
一、突眼性甲状腺肿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三、黏液性水肿
四、尿崩症
第七节 新陈代谢疾病
一、糖尿病
二、痛风
第八节 肌肉与关节疾病
一、肌肉风湿病
二、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
三、风湿性关节炎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五、结核性关节炎
六、关节神经痛
第三章 神经精神科疾病
第四章 外科疾病
第五章 产科疾病
第六章 妇科疾病
第七章 小儿科疾病
第八章 眼科疾病
第九章 耳鼻喉科疾病
第十章 口腔的病
第十一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七编 医案选录
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