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正版书籍 内无图画痕迹
¥
78
九品
仅1件
作者[美]赫茨伯格 著;张湛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0
上书时间2024-10-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赫茨伯格 著;张湛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07233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4页
-
字数
14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湛庐文化
- 【内容简介】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同事们对匹兹堡附近一些工商业机构的约200位专业人士作了一次调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展示通过本次调查来研究工作激励的所得成果。这一研究至关重要,《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作者的分析和阐释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视野,给了我们全新的看待工作态度实质以及方法的角度。
从方法论上来说,这一研究的很多方面都值得后学效仿。作者通过取样、直接观察和详细报告集合了经验、判断和观察。每一案例中的数据不仅仅包含工作状况中的工作态度,还有和这些态度相关的因素以及该种态度对于工作的影响。
在调查访问后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 【作者简介】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
赫茨伯格在管理学界的巨大声望来源于他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主要著作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959)
《工作与人性》(1966)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
- 【目录】
-
第一部分景和程序
第1章源起
第2章试点项目
第3章主研究的程序
第4章如何分析访谈数据
第5章事件序列的定义
第6章工作态度因素的定义
第7章工作态度效应的定义
第二部分结果
第8章因素
第9章效应
第10章个人
第三部分意义
第11章重申并扩展假设
第12章激励与保健
第13章应用前景
附录一
附录二
译者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