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30 5.4折 56 八品

仅1件

上海普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列辉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M1c外

上书时间2024-05-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列辉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806858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5页
  • 字数 353千字
【内容简介】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考察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宋、元、明、清时期宁波港是长三角港口体系中最重要的港口,清中叶之后上海港开始崛起,近代两港形成枢纽港一支线港的空间关系,当前又转变为枢纽港—大型深水直挂港的空间关系。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
王列辉,1978年生,浙江慈溪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港口地理学和历史经济地理学,曾在《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史研究》《城市规划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一、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二、两港关系研究综述
三、两港发展原因综述
第三节关于本书
一、文章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相关概念
四、基本资料
五、主要观点
第一章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两翼一中心:长三角首位港口的位移
一、扬州——唐代长三角的首位港口
二、明州——宋元长三角的首位港口
三、双屿港——明代私人贸易港的勃兴
四、上海港——开埠前最大的内贸港
五、首位港口从长三角两翼向中心的位移
第二节内向化与外向化:开埠前后两港不同的发展态势
一、开埠前后贸易网络的变化
二、开埠之前两港的发展态势
三、开埠之后两港的发展态势
第三节枢纽港-支线港:两港空间关系的转变
一、两港的吞吐量估算
二、宁波港成为上海港的支线港
三、上海港在国际港口体系中地位的再评价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全球尺度:中国由中心之一变为边缘
一、1年前的多中心经济格局
二、中国由世界经济中心之一转为边缘
第二节国家尺度:沿海和内陆——中心和边缘
一、东西部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二、东西部之间经济联系上的依附关系
三、东西部之间不同的发展驱动阶段
第三节区域尺度:中心和边缘的嬗变
一、营口-大连
二、烟台-青岛
三、广州-香港
四、宁波-上海
五、相邻港口的不同类型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自然条件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两港的区位条件
一、港口位置
二、港口航道条件
三、两港的外港
第二节两港的集疏运条件
一、码头长度和设备
二、两港的水路运输
三、两港的陆路运输
四、港口分化的原因——从港口选择的角度分析
第三节小结

第四章腹地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港口类型与贸易结构
一、两港不同的港口类型
二、两港中转率的分析
三、两港洋货、土货复出口流向
第二节近代宁波港陆向腹地的变迁
一、五口通商时期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844-1877)
二、温州、芜湖开埠以后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877-1896)
三、杭州开埠初期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浙江港口腹地格局的确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第三节近代宁波港陆向腹地的变迁机制
一、区位条件与推拉效应
二、上海港的影响
三、港口的挂靠率及其反映的腹地问题
四、传统商路与港口的选择
五、苛捐厘金与物流方向
六、金融制度和腹地的整合
第四节近代上海港的海向腹地
一、上海港与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二、上海港与日本的经济联系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临港集聚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两港的临港集聚
一、港口直接产业
二、港口共生产业
三、港口依存产业
四、港口关联产业
第二节临港集聚的形成机制
一、上海港临港集聚的形成机制
二、宁波港为何未形成临港集聚
第三节港口功能与港口的代际划分
一、两港不同的港口功能
二、两港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制度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两港的外在制度
一、官方指定港口
二、船舶注册港
三、江海关的制度创新
四、租界对产权的保护
第二节两港的内在制度
一、两港洋行和外资数量的比较
二、行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宁波商人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四、制度的路径依赖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两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两港的集疏运条件
一、历史情况
二、当前上海港的集疏运条件
三、当前宁波港的集疏运条件
第二节上海港的中转率
一、历史情况
二、当前上海港的集装箱中转率
第三节两港的空间关系
一、近代两港的空间关系
二、当前两港的空间关系
三、今后上海、宁波两港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小结

第八章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