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分级阅读七年级 国史纲要
  • 中文分级阅读七年级 国史纲要
  • 中文分级阅读七年级 国史纲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文分级阅读七年级 国史纲要

9 3.0折 29.8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果麦文化 出品;雷海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49

上书时间2024-06-28

古今缘图书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果麦文化 出品;雷海宗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2963386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内容简介】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是基于亲近母语研发的儿童中文分级阅读标准,为6-15岁儿童选择更合适的童书,整个系列分为1-9年级,共9个级别,精选108本经典作品。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由亲近母语和果麦联合发起。

  《国史纲要》是一本经典的中国通史读本。它原为20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雷海宗先生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时代到近代(1912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对此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细的分析,系统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乱循环的历史脉络。本书语言通俗、逻辑严密、观点权威,成一家之言、开风气之先,读之使人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
       雷海宗,字伯伦,河北永清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与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讲授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雷海宗先生学贯古今中外,其史学研究自成体系,代表作有《国史纲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目录】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理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四 史前时代--宗教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二 甲骨文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二 贵族生活

  三 封建社会--庶民

  四 封建社会--士族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二 开疆拓土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袛神话

  二 教士

  三 坛庙与祭祀

  四 大武舞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二 平王东迁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前770-前670)

  一 郑之强盛

  二 四强之兴起

  三 社会变化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二 宋襄公图霸

  三 晋文襄霸业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二 向戌弭兵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二 周易

  三 孔子与儒家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二 越国后来居上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八 列强之拓土

  九 社会革命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二 变法后之发展

  三 秦霸天下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二 齐之一败涂地

  三 楚之削弱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二 激烈的争鸣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一 大败三晋

  二 秦灭周

  三 燕与三晋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二 秦亡

  三 楚汉之争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前202-88)

  一 官制

  二 兵制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二 匈奴

  三 西域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三 皇权与外戚

  四 皇权与地方官

  五 中兴之治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四 阴阳谶纬学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五 乱亡经过--羌乱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二 清谈与隐逸

  三 道教

  四 佛教之输入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景

  二 中原沦丧

  三 汉族南迁

  四 南北分局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383-589)

  一 南北互诋

  二 南朝

  三 北朝

  四 门阀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二 辩教

  三 佛教之成熟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制

  二 兵制

  三 均田与赋役

  四 学校与选举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土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三 内政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会

  二 宗教

  三 佛学

  四 唐诗中之哲学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二 藩镇

  三 宦官与禁军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五 五代十国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景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三 李翱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制

  二 财政与民生

  三 科举

  四 缠足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六 王安石

  七 王安石变法

  八 变法失败

  第三十五章 宋亡(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二 南宋

  三 金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陆

  二 书院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二 种族与阶级

  三 兵制与驻军

  四 财政与纸币

  五 喇嘛教

  六 元亡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四 兵制与军事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二 王阳明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古

  二 日本

  三 西洋

  四 满洲

  五 明之乱亡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1644-1839)

  一 疆土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六 刚柔并施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八 衰征与内乱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二 科学不发展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景

  二 鸦片战争前后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