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辽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代辽宁

未开塑封。

280 5.0折 560 全新

库存2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辽宁省博物馆 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1-02-2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 编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55012
  • 定价 56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天辽地宁,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传奇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距今28万年前,人类开始在辽宁大地繁衍生息,逐渐从蒙昧迈入文明。距今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的方国文明,奠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基础。秦汉以来,匈奴、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长,先后建国,在与汉文化的碰撞交汇中走向融合,创造出丰富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辽宁地区历年文物普查积累的各个时代遗存以青铜时代遗址数量多,说明青铜时代是古代辽宁甚为繁荣的一个时代。除辽西山区和辽东半岛南部有较为丰富且发展连续的青铜文化遗存以外,辽河下游也有分布较为集中的高台山文化、新乐上层文化和以郑家洼子第6501号大墓为代表的曲刃青铜短剑文化,就是较为偏僻的辽东山区也确立了区域特色更为浓厚又同周边广泛联系的马城子文化。辽东半岛南端继与山东半岛古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早期青铜时代的双坨子下、中层文化之后的双坨子上层文化,无论遗址分布的密集度、临海坡地石砌房址群组成的大型聚落、浓厚的渔捞经济和由工具演变而来的戈、剑、矛、钺、镞等成组合的石兵器或石礼器,延续小珠山上层文化墓葬形制的多种类型的积石墓,如旅顺羊头洼于家坨头积石冢和金州庙山土龙积石墓,都是半岛地区具岛屿区域性标志的古文化特征。这种“原生型”特征一直传承当地曲刃青铜短剑的出现和以大石棚、石柱为主体的巨石文化。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对该文化遗址数量、分布密度和规律的研究表明,如以调查程度较为翔实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登记的近3000处遗址点为标准统计,分布密度相近的赤峰南部各旗县和朝阳、阜新地区各县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点总数量当超过上万处。围绕中心聚落普遍出现的由台地、山坡到山顶呈立体式分布又连续性极强的聚落群,特别是近年在北票康家屯和邻近赤峰三座店、二道井子城堡式村砦遗址分别揭露出带城门、马面的城墙和房址外有院落和以道路、撸水渠相维系、由数个院落组成的院区,还有敖汉旗大甸子墓地从墓葬规模到以兽面纹为代表的彩绘陶器等随葬品的严格的等级分化,都表现出当时层次分明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演变的稳定性,已具备形成超中心聚落的条件,作为雄踞燕山南北、渤海湾北岸“与夏为伍”的强大方国,与文献记载商远祖的活动轨迹有不少吻合之处,或即先商文化的一支。而寻找该文化都邑级大遗址,是今后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做田野考古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录】
汇聚与传递——《古代辽宁》序/郭大顺

壹 史前时期(距今约28万-约4000年)
开拓洪荒洞穴岁月
走出蒙昧文明曙光

贰 夏商周时期(距今约4000-约2500年)
与夏为伍北土方国
华风北渐商鼎周彝
游牧民族北方铜器
溅貊遗踪曲刃短剑

叁 战国至隋唐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907年)
开疆设郡泰汉一统
民族融合魏晋风云
边关重镇  隋唐营州

肆 辽金时期(916-1234年)
铁骑帝国契丹索迹
金戈铁马女真建国

伍 元明清时期(1206-1911年)
划省而治蒙元一统
关东风雨大明气象
紫气东来清皇祖地

专文
辽宁地区古代居民的体质人类学考察/刘宁
古代辽宁的墓室壁画/刘宁
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宁地区的佛教/马卉
从辽宁出土文物看3~5世纪草原丝绸之路/卢治萍  王雅静
草原丝绸之路对契丹文化的影响/韩雪
辽宁地区出土的辽代金银器/齐伟
辽宁地区的辽金佛教遗存/都惜青
异域之眼:明清时期朝鲜使臣的辽宁之旅/温科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