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5 1.4折 35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恩哥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恩哥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01155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5页
  • 字数 2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才斋讲堂
【内容简介】
才斋讲堂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的面向全校研究乍的学科素养课程。邀请校内著名专家学拧授课,本学划上讲人分别是:楼字烈、叶朗、工恩哥,饶毅、王心斌、陈尔强、陆俭明、高松、张平、田刚。他们结合白已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索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为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
《北大才斋讲堂(第1辑):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根据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第一辑)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集11讲人多年的学术研究心得,真知灼见频现,高瞻远瞩,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特别适合高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学者等阅读。
【目录】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精神
反顾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处境,主要有两个不平衡:一是人丈与科学的不平衡,二是传统与西学之间的不平衡。这两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和国人的心灵困境。环顾现今世界文化,其发展呈现出两大动向:即向传统的回归,以及对东方愈来愈关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首先要澄清的是,关注和学习传统是否要求我们盲从?其次,西方世界在历史上及当今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在世界丈明之林中,中国丈化的特点和根本精神是什么?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又有怎样的内涵?

第二讲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
中国关学有自己特殊的品格。北京大学的朱光潜教授和宗白华教授是在中国现代贡献最大的两位美学家。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背离了美学发展的主航道。要突破5O年代美学讨论的局限,必须从朱光潜“接着讲”。提出“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是“接着讲”的一种尝试。这个理论框架,由意象、感兴、人生境界这三个概念构成一个理论核心,这个理论核心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灵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是对北大美学传统和中国美学传统的继承,所以它具有中国的色彩和北大的色彩,同时它也是对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

第三讲物理与人类未来
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她在大到宇宙、小至夸克,短到阿秒、长至亿年的不同层次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着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若干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这里在介绍经典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讨论近代物理学如何摆脱经典物理学思想的束缚,完成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并为后来层出不穷的高新科学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也将试图探讨物理学与人丈、社会、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的影响。

第四讲天才与伯乐
一个天才,为了坚持智力追求,不惜放弃天伦之乐;用数学分析生物,成功地进行学科交叉;在学术群体外围,做出科学的核心发现;十年做了一系列实验,用一篇论文开创了新学科。而伯乐,不是科学家,却能抓住关键的科学问题;他不在学术界,却能判断雇员的智力水平;他不顾他人评价,坚决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不顾自己资源有限,长期支持一个人的研究。饶毅教授将以两个人的故事,讲述科学、人生和人才,引领我们关注师生关系与科学研究。

第五讲中国的社会建设:挑战与回应
当今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时期,如何探讨社会建设之本,反思传统的发展战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代社会”、市场化改革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到“社会政策时代”,王思斌教授带领我们探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解析快速转型中的基本民生之惑,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府、市场与社会,政治民主化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等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关系,重建社会公正与社会福利制度,走向民主和公正的社会,走向有尊严的生活。

第六讲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第七讲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语言研究为例
“继往开来,周而复始”,这是科学发展的轨迹。科学研究本质就是以“已知”求“未知”,因此,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报告将以语言研究为例,
……
第八讲走进分子世界
第九讲网络环境下的政权:保护与分享
第十讲数学、科学与技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