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下册)
  •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下册)
  •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下册)
  •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下册)

260 九五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希季 编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希季 编
  •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1-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0344411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7页
  • 字数 2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导弹与航天丛书(第5辑)·卫星工程系列
【内容简介】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下)》是密切结合返回与进入式航天器研制工程的一本技术专著,对航天器(重点是返回式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进入与返回技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共7章,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1~4章,下册包括5~7章。下册内容有防热结构设计、弹道及弹道一升力式进入器的回收和着陆系统、载人航天救生技术。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下)》适合于从事进入与返回式航天器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5章防热结构设计
5.1概述
5.2吸热式防热结构设计
5.2.1吸热式防热的机理和特性
5.2.2吸热式防热层的设计与计算
5.2.3吸热式防热的材料和设计实例
5.3辐射式防热结构设计
5.3.1辐射防热原理及应用
5.3.2辐射防热层的设计与计算
5.3.3辐射防热结构的典型方案
5.3.4辐射蒙皮的材料与工艺
5.3.5隔热材料及其最佳性能设计
5.3.6辐射防热结构应用实例
5.4烧蚀防热结构设计
5.4.1烧蚀防热结构的设计过程
5.4.2典型烧蚀材料的防热机理
5.4.3烧蚀材料及其筛选
5.4.4烧蚀计算的理论模型
5.4.5关于烧蚀材料物性参数
5.4.6烧蚀防热结构设计
5.4.7烧蚀参数的飞行遥测
5.5局部防热设计
5.5.1局部防热设计问题的提出
5.5.2局部流场和传热效应
5.5.3局部防热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第6童弹道及弹道一升力式进入器的回收和着陆系统
6.1概述
6.1.1回收系统的工作特点和设计要求
6.1.2安全着陆速度
6.2回收系统的组成
6.2.1着陆系统
6.2.2标位装置
6.2.3漂浮装置
6.2.4扶正装置
6.2.5结构
6.3回收舱与底盖在尾流区中的分离
6.3.1回收舱尾流区中的分离技术的特点及组成
6.3.2尾流区风洞试验技术
6.3.3尾流区分离动力学分析
6.3.4地面弹射分离模拟试验技术
6.4减速装置
6.4.1降落伞系统的组成
6.4.2稳定下降速度
6.4.3常用的降落伞伞型
6.4.4降落伞系统的设计
6.4.5开伞冲击栽荷和伞衣收口技术
6.5回收程序的控制
6.5.1基本设计要求
6.5.2回收控制方法
6.5.3控制仪器
6.5.4实例
6.6火工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6.6.1设计要求
6.6.2火工装置的设计
6.6.3发火元件
6.6.4解锁类火工装置
6.6.5弹射分离类火工装置
6.6.6切割类火工装置
6.6.7索类火工装置
6.7着陆缓冲装置
6.7.1可压缩能量吸收器
6.7.2缓冲气囊
6.7.3机械式缓冲装置
6.7.4控制着陆姿态
6.7.5着陆火箭
6.8标位装置
6.9行星着陆器的着陆系统
6.9.1在具有大气的行星表面着陆
6.9.2在无大气层的星球表面着陆
参考文献

第7章载人航天救生技术
7.1概述
7.1.1载人航天的安全与救生
7.1.2航天救生的技术途径
7.2主动飞行段救生的特点和危险分析
7.2.1主动段救生的特点
7.2.2主动段危险分析
7.2.3故障检测
7.3主动段救生方式
7.3.1乘逃逸装置逃生
7.3.2按应急程序返回
7.4主动段救生方案实例
7.4.1“阿波罗”飞船救生方案
7.4.2美国航天飞机救生方案
7.5轨道运行段救生的特点和危险分析
7.5.1轨道运行段救生的特点
7.5.2轨道运行段危险分析
7.6具有返回能力航天器的轨道段救生
7.7不具备返回能力航天器的轨道段救生
7.7.1美、苏空间站救生经验
7.7.2空间站救生方案探讨
7.7.3轨道救生艇
7.8返回段的应急救生
参考文献
主要术语表
符号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