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内页全新

9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哲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二架1一9

上书时间2024-05-13

映文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内页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哲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50153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字数 2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爱智文丛
【内容简介】
  汉语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告别黑格尔,回到康德”的要求。然而,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的发展则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与汉语学界的哲学研究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60年代起,黑格尔哲学在德语和英语世界都呈现出大规模复兴的态势,而且,康德哲学的研究进程总是与黑格尔哲学研究进程彼此相伴。与这样的国际学术背景相比,“告别黑格尔,回到康德”的要求显得异乎寻常。虽然近年来黑格尔著作的大规模汉译工作也在筹划和进行当中,但汉语学界对黑格尔哲学乃至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还未能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际学术进展中充分汲取必要的研究和反思资源。
  在《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中,作者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出发,在分析费希特对纯粹自我意识结构之探索的基础上,论述了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作者依赖与纯粹自我意识的关联,证明了无限性概念构成了黑格尔思辨唯心论的基础性概念;并进一步指出,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无限概念并不是一个我们能够把握全部实在的特殊立场,而是规定着我们思考的本质;而真无限则揭示出了作为黑格尔哲学终极基础的人类理性的自由。
【作者简介】
  刘哲,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与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已在国际知名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最近发表的有“AFUndamentalLimitofMerleau—Pontys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y"(《梅洛-庞蒂先验现象学的基础界限》,载于ChiasmiInternational,2009),“HegelOnFichtesConceptionofPracticalSelf-Consciousness”(《黑格尔论费希特的实践自我意识概念》,载于Philosoph,Today,2008)等。
【目录】
序言
自序
哲学原著名称缩略
导言
第一章康德的基础自我意识:纯粹自识与道德自我
第一节B版先验演绎中的“我思”概念
1.B版先验演绎的基本结构
2.判断活动与先验自识
3.作为自识原初一综合统一体的“我思”
第二节“我思”的结构悖论和本体论悖论
1.在“我思”表象中的认识论悖论
2.超越现象界的纯粹知性
3.关于不朽灵魂的批判
第三节理性的(行动)事实和纯粹自我意识
1.理性的(行动)事实的概念
2.对于道德自由的演绎
3.康德对于基础自我意识论题的保留

第二章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1795)中的基础自我意识
第一节费希特的纯粹“我”与康德的纯粹“自识”
1.智性直观与纯粹自识
2.智性直观与“我思”
3.对于物自身的批评
第二节《知识学》(1794/1795)中的基础原则
1.在(本原)行动中的纯粹“我”
2.纯粹“我”的本原有限性
第三节在《知识学》§5中的基础实践自我意识
1.纯粹“我”与智性“我”之间的冲突
2.在奋进(streben)中的行动性确定之“我”
3.基础实践自我意识

第三章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概念之概念
第一节自由概念作为康德自识概念功能的继承者
1.“我思”与真的概念
2.纯化先前于概念的要素
3.《逻辑学》中真的概念的基础
第二节通过绝对否定性实现费希特的绝对“我”
1.批评费希特“无限阻碍”概念为假象
2.黑格尔对于假象直接性的超越
3.黑格尔的绝对否定性概念

第四章真无限概念:朝向黑格尔的辩证思辨思想
第一节作为存在概念结果的定在概念
第二节定在本身
1.定在概念的独断定义
2.性质概念与怀疑论
3.定在一般概念修正为某物概念
第三节有限
1.在它者概念中被完成的怀疑论
2.确定化概念和构成与界限概念中的怀疑论
3.有限性
第四节无限性
1.无限者一般
2.有限者与无限者的交互确定
3.作为扭曲真无限概念的肯定无限
第五节向自为存在概念的转移
一个预制性的结论
文献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页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