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六代递修本,补刊《玉海》附录三种《周书王会》一卷、《汉制考》序言➕四卷、《践阼》一卷。共155个筒子页,全!有正德二年补刊两页,嘉靖万历崇祯康熙乾隆。书口有刻工姓名与字数。刻印精良!书品一流
¥
899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应麟
出版人不详
年代明代及以前 (1644年及以前)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5.7 × 15.9 × 1.5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07-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如图,无缺页,书品总体超级好,手感极强。内页干净。自定九五品,还请买家自鉴!拍下即认定卖家所述。
- 商品描述
-
三朝递修
元至正九年(1349),阿殷图埜来四明担任庆元路总管。公务之暇,喜览郡学藏书。至正十一年(1351),当他读至元刻本《玉海》时,发现书中讹误甚多。于是命王厚孙加以校雠,竟发现误漏60000余字;便命儒学在原来《玉海》的板片上作修补。两个月后完工。《玉海》至元刻本出错的一大原因是,虽然当年王厚孙等人“承命校勘唯谨,而董役者(即主管刊刻的人)弗为修改,遗误具在”(《玉海》至元刻本王厚孙跋)。由此也可见官府之形象工程往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17年后,元朝覆亡,明王朝定都南京。洪武八年(1375 ),明太祖下令把江南各地书板都集中到国子学内。《玉海》遂从原庆元路儒学运至南京,由国子学保管。因《玉海》久负盛名,士子学人皆欲得之,故刷印一直未曾停止过,造成板片磨损严重,加上木板自然朽蚀,漫漶残缺随处可见,以致影响正常阅读。如要继续刷印,必须经常对板片加以修补。
从元至正十一年(1351)开始,直至清嘉庆五年(1800),这449年间,《玉海》每隔数年或数十年就进行一次修补,竟有27次之多。兹将修补时间记录于下:
元 代
至正 十一年
明 代
正德 元年、二年
嘉靖 二十九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
万历 十一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
崇祯 九年、十年、十一年
清 代
康熙 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
乾隆 元年、三年、四十八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
嘉庆 五年
《玉海》在明清两代的大规模修补大致有三次,分别在明正德、万历和清康熙三个时期。明正德二年(1507),上距《玉海》元代初刊已有167年,板片因年久而致漫漶残缺。当时的南京国子监监丞戴镛补刻了435板。明万历十五年(1587),新上任的国子监祭酒赵用贤查出《玉海》字迹模糊者甚多。于是遍访南京、苏州等地藏书家,花了半年左右时间,才基本搜罗全元刻清晰的书叶,于万历十六年(1588)春补刻,次年夏竣工,共计修补4400余叶,上距《玉海》元代初刊249年。通过此次修补,《玉海》元代板片所剩已不到一半。至清代,明应天府学(明初为国子学)废为上元县学。康熙中期,明代递修的《玉海》板片已尘封将近半个世纪,因无人管理,朽蚀过半。时任江南学政李振裕发起补刊,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开雕,二十六年(1687)完成,上距《玉海》元代初刊已347年。此次共补刻3160板;字迹模糊的,就根据善本填刻,多的每板填补几十字。到乾隆三年(1738)晏一斋、熊本再修《玉海》时,元代板片已所剩无几。
乾隆五十六年(1791),上元训导毛藻曾对《玉海》板片进行过少量修补。据乾隆末年递修的《玉海》刷印本二百卷逐页翻阅,发现真正的元刻仅有8叶,其中两叶下半截还是明代补刻,这意味着当时有几块幸存下来的元代书板已断断续续刷印了450多年!《玉海》的最后一次修补在清嘉庆五年(1800),也是毛藻主持的。嘉庆十年(1805)三月,毛藻在刷印《玉海》时不慎失火,全部板片毁于一旦,一起被焚毁的还有南监本《二十一史》(也为元明清三朝递修)全部板片和一块极其珍贵的三国吴《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段碑》)。至此,绵延了465年的《玉海》出版传奇终于落下帷幕,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
卖家已尽量上图,所有疑问,可私聊回复。
卖家敬告买家:
品相要求严格者,慎拍!
拍后拒不付款者,勿拍!
由于古籍特殊原因,落拍成交后不退不补!
谢谢诸位书友关照,十分感谢!
店铺公告
1:本店上拍,买家竞拍成功后请在规定时间内付款,未付款者将不可再次参与拍卖,凡竞拍成功后规定时间内未付款的任何订单,本人将给予差评且加入黑名单谢绝日后交易!切记!切记
2: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本店一般都是用快递,如有对快递费有异议的请勿拍。
3:收到货物后若无异议,烦请尽快点击确认收货,并给本店一个如实评价店主也会及时回复对您的评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