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 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 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 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8 1.2折 65 全新

库存6件

湖南怀化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仁维、吴敏竹 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0gf

上书时间2024-03-22

沅陵县闻泰图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仁维、吴敏竹 编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2647231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科技创新是全球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如今,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结合日趋紧密,一项科研成果从诞生于实验室,到进入产业化阶段,再到实现商业价值,这一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供给侧的创新要素。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角度采集国外先进经验,以便根据中国国情建立起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机制,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借鉴,《从硅谷到张江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一书的宗旨。
【目录】
序(褚君浩)
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章 创新模式 各有精彩
专家导读:明确各类主体在创新治理中的职责定位
美国湾区:旧金山创业热度为何直追硅谷
美加东海岸:世界最大城市群如何降低创新成本
伦敦:创业这件事,很激情也很踏实
内卡河谷:德国高新技术产业成功秘密所在
芬兰:“国家名片”遭遇挑战之后的创新
以色列: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为何层出不穷
莫斯科:政府规划打造大型创新园区
东京: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建设的“退”与“进”

第二章 政府与市场 有机结合
专家导读:政府有着巨大的角色扮演空间
美加东海岸:创新中,政府该如何作为
德国史太白:将知识和技术高效转化为资金
德国巴伐利亚:政府推动成立19个产业集群公司
以色列:政府资金和市场风投共同培育企业
韩国:发展“创造经济”,设立未来创造科学部
印度:研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第三章 科研与转化 需求对接
专家导读:成果转化的关键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杜法案》催生OTL模式
美国Yet2:网络时代卖技术,线下服务是关键
美国沪亚:敏锐触角伸至实验室,转化新药专利
帝国理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宝典”
比利时IMEC:“成功的原因,是比利时太小了”
荷兰飞利浦:以人为核心,创新研发从来不科幻
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变现”方式

第四章 人才与环境 共生共荣
专家导读:不仅要有薪酬,更要有环境
麻省理工博士:中国创业环境与美国比差在哪儿
纽约创业教授:最小生物孵化器如何形成生态圈
硅谷银行荣誉董事长:“我们的银行就是你们的”
《自然》杂志:从学术期刊演变为科技服务商
马普学会:286名所长三分之一来自海外
比利时3D打印企业:闯荡蓝海先掌控知识产权
“创业的国度”探秘:鼓励提问,拥抱失败

第五章 建科技强国 国内作为
专家导读:路径各有特色,三方面着手体现共性
中关村:如何成为创业和天使投资集聚地
张江上海光源:把生命科学带人“分子电影”时代
张江蛋白质中心:2分30秒,看清一个蛋白质结构
张江量子通信:建设“京沪干线”,发射科学卫星
张江高科技园区: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培育未来创新巨人
张江上科大:全球引才已有三位诺奖得主
深圳:政府“有形的手”做了哪些事
武汉东湖:如何激活百万人创新源流

附录
采访札记
亮点出现在最后
醒着,就是一个奇迹
有容乃大,造就创新
我们还缺了点什么
开放与理性
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
新中心的意见》
名词解释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