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
  •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
  •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
  •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

20 3.8折 53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以]布朗尔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区1层

上书时间2023-03-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以]布朗尔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9715854
  • 定价 5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0页
  • 字数 455千字
  • 丛书 华东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文丛
【内容简介】
《金砖国家与兴起中的国际税收协作机制》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国际税收领域的合作现状以及期望其合作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旨在展示现状和理想的差距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研究重点是哪些导致金砖国家在税收领域产生趋同性和差异性的因素。
【作者简介】
亚瑞夫·布朗尔教授和帕斯奎拉·皮斯顿纳教授,两位都是著名的国际税法专家。布朗尔教授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法学教授,皮斯顿纳教授是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让·莫内教席教授。 

李娜,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法学学士、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律硕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税法。兼任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在国内外多家期刊发表过中英文论文,也曾在中国香港、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教授国际税法、欧盟税法和中国税法课程。作为中国律师和美国律师(纽约州律师)执业多年。
【目录】
目录 

前言001 

第一部分: 金砖国家与国际税收制度 

第一章导言003 

1.1目的和范围003 

1.2金砖国家005 

1.3组织和合作006 

1.4本书的框架007 

第二章金砖国家:合作的理论框架和前景014 

2.1导言014 

2.2国际税收合作的简史016 

2.2.1第一阶段:税收协定016 

2.2.2第二阶段:抵制税收竞争018 

2.2.3两个阶段中最糟糕的处境021 

2.3合作的价值被高估了022 

2.3.1合作、卡特尔和公众利益022 

2.3.2议程设置和协定网络的外溢性024 

2.4应该做些什么?026 

2.5金砖国家应持什么立场?028 

第三章税法的超国家性031 

3.1前言031 

3.2国际税收制度031 

3.3为了建设21世纪的国际税收制度,我们能做什么?032 

3.3.1被动性收入033 

3.3.2 积极性收入035 

3.4结论036 

第二部分: 金砖国家及相关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技术差异 

第四章巴西039 

4.1 导言039 

4.2 一般性问题040 

4.2.1巴西的税收协定040 

4.2.2制度方面046 

4.3 一些关键的协定条款048 

4.3.1对营业利润征税以及常设机构049 

4.3.2服务051 

4.3.3 巴西的转让定价规则:公平交易原则与实际情况055 

4.3.4 税收饶让061 

4.3.5 信息交换和银行保密062 

4.3.6 资本利得066 

4.4国际税收政策068 

4.5前景070 

第五章俄罗斯073 

5.1 导言073 

5.2一般情况075 

5.2.1俄罗斯的税收协定075 

5.2.2俄罗斯的国际税收政策和俄罗斯税收协定网络的区域特征078 

5.3俄罗斯的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083 

5.3.1俄罗斯的税收制度和俄罗斯税收协定涵盖的税种083 

5.3.2公司的居民标准和对常设机构征税084 

5.3.3对股息红利征税:向主要投资者提供优惠085 

5.3.4对利息征税086 

5.3.5对跨境情况下的特许权使用费征税087 

5.3.6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087 

5.3.7信息交换:基本信息089 

5.3.8优惠制度090 

5.3.9俄罗斯税收协定和国内法中的反避税规则090 

5.4国际税收政策及发展趋势092 

第六章印度102 

6.1导言102 

6.2 一般性问题103 

6.2.1 印度的税收协定103 

6.2.2机制方面109 

6.3 一些关键性的协定条款126 

6.3.1 营业收入和常设机构126 

6.3.2服务129 

6.3.3转让定价133 

6.3.4税收饶让和其他避免双重征税措施141 

6.3.5税收信息交换和银行保密143 

6.3.6资本利得与来源国征税150 

6.4印度的国际税收政策151 

6.5前景154 

第七章中国税收协定政策的发展历程及近况159 

7.1前言159 

7.2 一般性问题161 

7.2.1 国际税收政策的目标161 

7.2.2中国的税收协定163 

7.3 一些关键的协定条款和税收协定条款概述166 

7.3.1对营业利润征税166 

7.3.2服务173 

7.3.3转让定价178 

7.3.4税收饶让182 

7.3.5信息交换188 

7.3.6资本收益192 

7.4国际税收政策193 

7.4.1来源国的征税权193 

7.4.2避免双重征税195 

7.4.3税收竞争与税收合作196 

7.4.4中国对全球透明度的立场197 

7.5前景197 

7.5.1 中国国际税收政策的趋势197 

7.5.2金砖国家税收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198 

第八章南非200 

8.1 前言200 

8.1.1 金砖国家200 

8.1.2 经济学观点201 

8.1.3 历史202 

8.1.4 权力转移与国际组织203 

8.2 一般性问题205 

8.2.1 南非的税收协定网络205 

8.2.2南非的区域地位208 

8.2.3 南非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210 

8.2.4 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税收协定211 

8.3 税收协定的一些特定问题212 

8.3.1 对营业利润征税和来源212 

8.3.2 服务型常设机构与技术费214 

8.3.3 转让定价219 

8.3.4 税收饶让抵免222 

8.3.5 信息交换222 

8.3.6 来源国对股权处置征税225 

8.4 国际税收政策227 

8.5 未来229 

第九章土耳其232 

9.1 一般性问题232 

9.1.1 土耳其的税收协定网络 232 

9.1.2 历史背景:土耳其税收协定政策的目标与进程236 

9.1.3 近期发展和趋势 239 

9.1.4 综合评价 240 

9.2对一些特定问题的概述243 

9.2.1 介绍 243 

9.2.2对营业利润征税 245 

9.2.3 技术服务 255 

9.2.4 资本利得 258 

9.2.5 税收饶让 259 

9.2.6 信息交换260 

9.3国际税收政策和未来趋势266 

第十章尼日利亚270 

10.1 介绍270 

10.1.1 尼日利亚的主要特点 270 

10.2尼日利亚的税收制度272 

10.2.1尼日利亚的税收征管272 

10.2.2尼日利亚的税收协定政策273 

10.3 结论278 

第十一章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税收政策:东非共同体国家 

——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桑尼亚和乌干达279 

11.1 介绍279 

11.2适用的国际税收规则281 

11.2.1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一般性税收协定 281 

11.2.2关于税收信息交换和税务事项行政合作的协议287 

11.3 国内税法中的国际税收规则288 

11.3.1国际税收的核心原则 289 

11.3.2国际税收的基本问题289 

11.3.3反避税规则 292 

11.4 税收优惠295 

11.5 结论298 

第三部分金砖国家崛起的影响 

第十二章对金砖国家的宏观观察301 

12.1 介绍301 

12.2金砖国家的经济差异301 

12.3金砖国家与全球化303 

12.3.1总述303 

12.3.2金砖国家在全球政治斗争中的角色304 

12.4金砖国家税收制度的异同304 

12.4.1总体税收负担305 

12.4.2税制结构305 

12.4.3税率305 

12.4.4税改的趋势306 

12.5总结307 

第十三章平衡居民国征税权与来源国征税权:当前的发展趋势313 

13.1导言313 

13.2居民国征税权和来源国征税权的传统理论依据314 

13.2.1个人 314 

13.2.2法律实体 315 

13.2.3国际税收征管 318 

13.3是否还需要区分居民国征税权和来源国征税权?319 

13.3.1投资流向和平衡争论320 

13.3.2 对航运和无形资产收入不征税 322 

13.3.3变革中的税收政策框架对居民国征税权和来源国征税权的影响 327 

13.4 新经济势力:金砖国家330 

第十四章金砖国家立场对联合国范本的影响336 

14.1 导言336 

14.1.1 国际税收秩序中的新角色 338 

14.2在国际层面出现的新挑战和新目标340 

14.2.1 《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的影响341 

14.2.2 BEPS项目与金砖国家 342 

14.2.3双重不征税与金砖国家 343 

14.2.4金砖国家与反滥用机制 345 

14.3联合国国际税务合作专家委员会的工作345 

14.3.1联合国专家委员会和联合国范本的法律地位 345 

14.3.2金砖国家的立场 346 

14.3.3联合国范本在金砖国家中的适用346 

14.4与OECD范本相比, 联合国范本的主要特点以及金砖国家立场对联合国范本的主要挑战349 

14.4.1跨境服务 349 

14.4.2常设机构和营业收入 351 

14.4.3转让定价 354 

14.5最终的考量因素355 

第十五章金砖国家在联合国税收工作中的角色357 

15.1导言357 

15.2 金砖国家和联合国范本357 

15.2.1金砖国家及其在国际税收事务中的作用 357 

15.2.2联合国的税收工作 360 

15.2.3联合国范本的选定问题 363 

15.3前进方向和结束语374 

第十六章国际税收政策:金砖国家所提出的反例378 

16.1导言378 

16.2税收管辖权:明确一个国家的征税范围379 

16.2.1在营业利润上牺牲税收 382 

16.2.2 降低投资收益的税率 385 

16.3避免双重征税:促进税收制度的国际协调387 

16.4反避税措施:加强税收征管388 

16.4.1利益限制 389 

16.4.2转让定价 389 

16.4.3资本弱化390 

16.4.4受控外国公司制度 391 

16.5信息交换:促进国际税收征管392 

16.6结论:目标定位393 

第十七章机制方面395 

17.1 导言395 

17.2金砖国家的身份396 

17.2.1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政策?396 

17.2.2 共通之处397 

17.3金砖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其对OECD和联合国的影响404 

17.3.1介绍 404 

17.3.2来源国征税权405 

17.3.3常设机构406 

17.3.4转让定价 408 

17.3.5 总结410 

17.4 金砖国家要改变OECD、联合国和国际税收环境的观点受限411 

17.4.1介绍 411 

17.4.2 临时状态:独立还是作为一个集体 412 

17.4.3 形成共同规则后对OECD和联合国实践的影响 414 

17.4.4 权力和自身利益对政策变化的约束416 

17.5 结论417 

第十八章金砖国家与国际税收前景418 

18.1金砖国家与全球国际税法中的动态平衡418 

18.2 关注于问题的实质和机制425 

18.3 所以,从这个研究中得到了什么?427 

18.3.1 实体部分427 

18.3.2 机制部分428 

18.4 政策选择432 

18.4.1部分或全体金砖国家加入OECD 432 

18.4.2改变,或者部分或全体金砖国家加入OECD434 

18.4.3 分别合作,但和联合国一样,与OECD和平相处434 

18.4.4 创建一个抗衡联盟435 

18.4.5 不采取任何行动435 

18.5 评估和发展前景436 

各章节作者4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