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有折痕,有凃画
¥
3
七五品
仅1件
作者张中秋 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中秋 编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30942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9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是《学术年刊》之一。《学术年刊》是我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创办、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它的出版将会给广大的法史学、法文化学、比较法学和法社会史学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园地,以便交流心得、切磋学问、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究法制的发展规律。这对于提高法律史学的研究水平、传承良好的学风、扶植中青年新生力量将会有所裨益。我们期望各位同道热心支持这个年刊,共同花费心血浇灌这块学术园地,使它能够成为法律史学春深花圃中的一株持久不谢的新葩。
- 【作者简介】
-
张中秋,男,汉族,1962年生,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人,法学博士。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2003年在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亚太法研究所所长,主持编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南京大学首席教授课“法理学”主讲教授,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理论学科点带头人。1980-1984年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攻读法学本科,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1986年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调入南京大学法学院工作,1989年晋升为讲师;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
- 【目录】
-
第一部分
中华法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也谈中华法系的特质
中华法系特点的发展
中华法系为何成为东亚各国的母法
经学:中华法系的理论基础——试论《唐律疏议》与经学的关系
论宋代法律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
《大明律》和朝鲜的刑事规定
韩中法律书籍的交流
日本对唐代服制的继受与变通
日本江户时代的明律研究
现代法学诠释中的“中华法系”——以产权与合约为中心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第二部分
古法(灋)考释
殊死考
中国远古时期神、王与法
中国古代恩赦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变化
秦及汉初律中的城旦刑
FilialPiety(Xiao)andtheFamilyinPre-TangLaw
唐律中“法定刑省略”论析
传统中国法中关于“骂詈”相关法律规定的变迁
存留养亲:清朝死刑复核的经验
论中国古代司法与行政权的分、合嬗变
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离婚制度的初步比较
第三部分
礼法之争:中国法律近代化路径之检讨
WesternExtraterritorialityinChina:BetweentheLongArmnftheLawandtheShortEnd0ftheStick
从身份等差主义到平等主义——百年后检视沈家本修律与中华传统刑事法制之现代化问题
晚清司法改革中的戴鸿慈——兼论传统司法官员的知识转型
传统中国法律中的契约自由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及其演变
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与诉讼心态——以谚语为范围的文化史考察
从中国古代的民间结社看民众的法律意识
瑶族调解和审理习惯法初探
第四部分
中国法的思考方式——渐层的法律文化
将人际关系符号化的法与作为行为定量评价的法
DerGrtmdsatzDerVerhaltnismiiBigkeit——EinNotwendigerBestandteilDerRechtskultur?
法家“法治”理想批判
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思考
法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下的任务
附录
法律文化的国际视野历史传统的现代思考——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