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8.8 2.3折 38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邦良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03

上书时间2024-09-29

文源阁怀旧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缺外衣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邦良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46950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4页
  • 字数 19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用纯朴、雅致的语言漫话了弘一法师李叔同与丰子恺师徒俩的人生历程。全书分两章呈现两位大师的人生风雨与精神品格,以时间为二者人生旅程延展之线索,详细介绍了他们一生的种种变迁。他们的出生与成长、变故与转折、选择与终局,包含了他们对生命、情感、教育、佛法、师徒关系等多方面的思索。同时,也将师徒二人的交往,融于他们各自的人生旅程中,作者对两人生命史的漫话,实为对两人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沉思。

 


【作者简介】


魏邦良,男,1988年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安徽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大师课徒给阅读留一份纪念民国风骨等九部著作。主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胡风办刊的思想与实践,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胡风文艺思想的本土传统与域外资源研究。在开放时代书屋南方等报刊发文多篇,文章曾被新华文摘读者等转载。

精彩内容:

章 津门 李叔同一生,经历丰富,身份多变。令人称道的是,无论做什么,他都那么认真与,一丝不苟,一以贯之。做公子,风流倜傥;写文章,呕心沥血;传道授业,鞠躬尽瘁;弘扬佛法,死而后已。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从事的是何种职业,他都全力以赴,力臻。终其一生,他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赤诚与热情,对待手头的每件事和身边的每个人。 正如其弟子丰子恺说的那样:“弘一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而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 有些人注定一出生含“金汤匙”,李叔同是这种人。1880年10月23,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三岔河附近的一座三合院中,他的幸运令人艳羡。追根溯源,这要归功于他的祖父李锐的长袖善舞,精明能干。清嘉庆年问,正是凭着过人的胆识和独到的眼光,李锐在天津的长芦盐场广置盐田,涉足盐业生意,并举家迁往津门,李家的生意才红火起来。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不仅读书成功,中了进士,后来辞官经商,也是左右逢源,风生水起。商场上,他运筹帷幄,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凭借丰厚的人脉和精明的谋划,短短几年,他让李家的财富与声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镖行把成箱的财物送进大门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桐达李家”在津门的名声相传。 财大气粗,随着盐业生意的益红火,李筱楼购置新的宅邸,高大轩敞,古古香。门前的“进士第”,过道里的“文元”匾,显露出书香门第的本。李筱楼进土出身,他结交的往往不是生意场上的“土豪”,而是文墨苑中的“文豪”。连李鸿章这样的“高干”兼“高知”也曾在此高谈阔论,浅斟低吟。有人说,奥地利公使曾赠给李家一架钢琴。这一说法不可靠。按李叔同的自述,他18岁那年和茶商之女俞氏结婚,哥哥给了30万元的贺礼,他购买了一架钢琴,并开始学乐理和谱曲。 尽管声名显赫,家业庞大,但李筱楼的烦心事却是一桩接一桩。他的三房太太似乎都未给他带来快乐,更不要说了。 大太太姜氏育有一子文锦,可惜文锦婚后不久病亡了,留下的幼子也早逝了;二太太张氏育有一子文熙,可这孩子,身体孱弱,让人担心;三太太郭氏没有生养。干脆搬到后厢房独居,吃斋念佛,不问世事。 家业兴旺香火却不旺,这是李筱楼优选的烦恼、忧心的事。虽然李筱楼追名逐利的同时,也热心慈善事业,创办“备济社”,周济贫民,广结善缘,但上天在子嗣繁衍方面似乎并未特别眷顾他,娶了三房太太,只留下一个难堪大任的病弱之子。李筱楼不甘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让偌大的家业有个可靠的继承人,李筱楼在67岁那年,迎娶了19岁的王凤玲。一年后,未来的才子与大师李叔同诞生了。 众望所归的李叔同甫一出生,成了父母的心肝,全家的宝贝。老父给他取名为文涛,字叔同,乳名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一旦后成名,他的出生往往被附会成一则传奇。李叔同也不例外。据说王氏分娩那天,一只喜鹊从窗外飞进产房,将衔的橄榄枝放在产房的窗台上。对这个传说,李叔同后来是接近相信的,他一直将那根橄榄枝带在身边,直至遁入空门,直至坐化往生。据说,李叔同出生那天还发生了另一件事,当时许多鱼虾的小贩拥上门来,人多又挤,鱼盆里的水溢了出来,汇成小河。叔同父亲喜得贵子,心花怒放,将所有鱼虾悉数买下,放生。后来,每逢叔同生,其父都会大举放生。或许,这是李叔同和佛的初交集吧。 老父的掌,慈母的心头肉,仆佣眼中的小主人,显然,年幼的李叔同可谓集万千宠爱在一身了。多年后,李叔同通过歌曲忆儿时深情回忆了老家与童年:“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所谓“茅屋”“老梅”不过是诗人风雅的说辞罢了;只有“树底迷藏捉”的快乐,才是他掩饰不住的真情流露。 李筱楼望七之年才喜得贵子,然而,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人生七十古来稀”,李筱楼注定不能陪爱子慢慢长大。72岁那年,李筱楼油枯灯灭,撒手归西,那时候李叔同刚满4岁。 李叔同幼年丧父,对父亲的记忆模糊而黯淡。然而,父亲的乐善好施,通过别人的讲述,在李叔同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后来出家后,李叔同也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年幼无知,事不足言。唯我父乐善好施之行,颇堪风世励俗,差足传述,而与余幼年之生活,亦有密切之关系也。”
【目录】


李叔同:亭亭菊一枝

章 津门

第二章 文采风流

第三章 艺海畅游

第四章 春风桃李

第五章 出家之谜

第六章 落花辞枝

第七章 得未曾有

第八章 “缘缘”不断

第九章 自度度人

第十章 护生慧业

第十一章 护佛答疑

第十二章 黄花晚节

丰子恺:莲花不染尘

章 画家

第二章 出门远行

第三章 漫画随笔

第四章 逃难历险(上)

第五章 逃难历险(下)

第六章 胜利还乡

第七章 动物世界

第八章 纪念恩师

第九章 家庭教育

第十章 丰章疑云

第十一章 桑榆晚景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缺外衣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