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 中国书画鉴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书画鉴定

30 4.4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山西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稚柳、周克文 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01

侗侗旧書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免争议请详见图,图片品相请买家自定,细节描述不够详细,但图片为实拍,如对品相及内容有高标准要求,请留言详询。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稚柳、周克文 编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2
  • ISBN 978780627287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5页
  • 字数 3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当今中国书画的鉴定和收藏也分为国家和私人两部分。所谓国家和包括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地方纪念馆等机构;私人的则有家传渊源的收藏家,也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对艺术品收藏产生兴趣的各界人士。
  博物馆、美术馆等是主要的征集、收藏和保护艺术品的机构。现存艺术品,包括书画作品,尤其是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都保存在这些机构里,而部分仍流传在社会上的古代书画作品、大量的近现代作品,以及当代作品,已成为新兴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来源。
  现代世界有三大投资市场,即有价证券、房地产,以及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除具有供欣赏之用的审美价值外,还具保值、升值作用。而艺术品收藏家,在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体现了其身份和地位。
  艺术品包括书画的交换已有很长历史,但是真正形成艺术市场,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最初,此类艺术市场产生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移到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大国。80年代以后,东亚的经济显出极大活力,从而成为极有前景的艺术品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方兴未艾,呈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私人机构,要购买收藏艺术品,首先必须对这些艺术品加以真伪鉴定,其中包括分析、判定书画的质地、年代、作者、真伪、质量、艺术品位以及其经济价值。在中国书画的鉴定方面,目前都只能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主,还少有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可供利用。
  书画在市场流通中,由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诱使近年来有意作伪的赝品日多,作伪手段及技巧也日益熟练隐蔽。另外,由于社会的原因,新伪作与历来书画作伪并得以流传的作品积存在一起,更使得目前书画市场鱼目混珠,增加了书画鉴定的难度,辨识真伪遂成为一件紧迫的事情。
  此外,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书画,在国际上具有其独特的崇高地位,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故而,撰写此书,一可作为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入门,为有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二是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造砖铺路的工作。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绘画渊源
一、原始时代、汉及汉以前
1.原始时代
2.战国时代及楚帛画
3.汉帛画、墓壁画
二、魏晋、南北朝
1.文人画家的出现,谢赫提出“六法’
2.山水画种的独立及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
三、隋、唐时期
1.隋朝时南、北画风进一步交汇融合
2.承六朝余绪的初唐绘画
3盛唐绘画的普及、发展直至极盛
4.以笔墨情趣为主的中唐山水画
5.花鸟画的创立
6.晚唐绘画,画院的出现
四、五代
1.西蜀、南唐画院的设立
2.五代十国各地丰富的画法
3.各呈特色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
五、宋代
1.范宽、郭熙
2.画院内外的画家
3.北宋晚期进入全盛的画院
4.北宋后期文人画的兴起
5.其他画家
6南渡后画风的重大转变
7.金和辽的绘画
六、元代
1.赵孟頫与“师古”运动
2.文人画的兴盛
3.元四家
七、明代
1.以画院为中心的花鸟画
2.浙派山水画
3.明四家
4.董其昌及其“画中九友’
5.明代后期的人物画家丁云鹏、陈洪绶
6.明代后期又树一帜的水墨写意花鸟画
八、清代
1.“清初六家’
2.“四高僧”
3.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
4.“扬州八怪”
5.清代画院及外籍画家
九、近现代
1.海派
2.传统派
3岭南派

第二篇 书法的发展及渊源
一、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二、秦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
三、汉代的隶书
四、从隶书到八分,由八分至正楷
五、由隶书变化出草书
六、由楷书和草书创出行书
七、书法普及的南北朝
1.羊欣、王僧虔
2.智永
八、鼎盛的唐代书法
1.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2.盛唐的张旭、怀素、颜真卿
3.中唐的柳公权、裴休、杜牧
九、提倡帖学的宋代
1.《淳化阁帖》
2.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十、溯源晋、唐的元代书法
1.“二雄”赵孟頫、鲜于枢
2富有个性的耶律楚材、杨维桢
十一、师学古人的明代书法
1.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
2.富创意的宋克、张弼等
十二、清代帖学家与碑学家
1.帖学家傅山、王铎、刘墉
2.勇于个性创造的郑燮、金农
3碑学家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第三篇 中国绘画理论
一、魏、晋、南北朝
1.顾恺之的画论
2.谢赫的“六法”
3.宗炳、王微创山水画论
二、唐代
1.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2.从张怀瓘的“神、妙、能”到朱景玄的“神、妙、能、
再至黄休复对四格格序的改变
三、五代荆浩的“六要”、“四等”、“四势”和“二病’
四、宋代
1.郭熙的《林泉高致》及“三远’
2.苏轼提倡的诗情画意
五、元代
1.赵孟頫的师古及书画同笔论
2.黄公望与《写山水诀》
六、明代莫是龙、董其昌及南北宗论
七、清代
1.石涛论画
2.郑燮的“大乘’、“小乘”及个性解放

第四篇 书法理论
一、汉代蔡邕的《笔论》、《九势》
1.《笔论》
2.《九势》
二、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
三、东晋王羲之的《笔法论十二章》
1.启心章第二
2.观形章第八
四、隋代智永的《永字八法》
1.侧诀
2.勒诀
3.弩诀
4.趯诀
5.策诀
6.掠诀
7.啄诀
8.磔诀
五、唐代欧阳询的《八诀》
六、唐代孙过庭的《书谱》
七 唐代张怀瓘的《书议》

第五篇 国画的鉴定
一、晋、唐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顾恺之《女史箴》图卷
2.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3.宋摹本与晋、唐原作的比较
二、五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阮郜《阆苑女仙图》
2.王齐翰《勘书图》
3.风格独特的石恪
4.周文矩《重屏围棋图》
5.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6黄签《写生珍禽图》
7.北方山水画家荆浩、关仝
8.南方山水画家董源、巨然
三、宋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范宽、李成
2.赵佶画真伪辨
3.发展了水墨山水画法的马远、夏圭
4.两个应注意的问题
四、元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作画有古意的赵孟頫
2.伪作广播的钱选
3.陈琳《浮凫图》
4.黄公望、倪瓒、王蒙
五、明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作品真赝复杂的沈周
2.代笔者众多的文徵明
3.独具“士气”的董其昌
4.才华横溢的唐寅
六、清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画法正统的“清六家”
2.石涛与善做假石涛的张大千
3.笔法内扌厌的朱耷
七、近现代绘画作品的分析及考证
1.早、晚期风格鲜明的任伯年
2.笔墨雄强的吴昌硕
3.爽健朴实的齐白石
4.水、墨齐下的黄宾虹
5.气质秀雅的张大千
6炉火纯青的林风眠

第六篇 书法的鉴定
一、墨迹(书法)
1.晋代陆机《平復帖》
2.宋代赵信草书作品
3.明代祝允明书法
二 摹本
1.王羲之《兰亭序》
2.王羲之《上虞帖》
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4.王献之《鸭头丸帖》
三、拓本
1.定武本《兰亭序》
2.《淳化阁帖》
四、临本
1.米芾临《中秋帖》
2王羲之《兰亭序墨迹三种》

第七篇 做伪的方法
一、摹、临、仿、造和代笔
1.摹
2.临
3.仿
4.造
5.代笔
二、古书画真迹的改头换面
1.“去”和“添”
2.“拆”与“配”
3其他手法

第八篇 鉴别真伪的方法及要点
一、作品
1.笔墨
2.个性
3.流派
4.时代性
二、题跋
1.款题
2.题跋
三、印章
1.印章的材质
2印章的形式
3.印章做假的方法
四、别字
五、年月
六、避讳
1.缺笔避讳
2.同义字或同音字避讳
3.完全回避
七、服饰
1.魏、晋、南北朝
2.隋、唐
3.宋代
4.元代
5.明代
6.清代
八、建筑
1.外形
2.室内装饰
3.色彩
4.结构
5.琉璃瓦、砖
九、书画材料及工具
1.绢
2.纸
3.笔
十、装裱
1.立轴
2.对联
3.屏条、通景屏
4.手卷
5.册页
6.扇面
7.揭、裱
8流派

第九篇 鉴定的辅助手段
一、史书、史实
二、书画家传记
三、历代著录书
1.魏晋南北朝
2.唐代
3.宋代
4.元代
5.明代
6.清代
四、诗文集
五 地方志

第十篇 历代宫廷与民间的书画流传与鉴藏
一、历代书画收藏及流传
1.东晋及南朝虞龢所作的总结
2.南朝至初唐的几次大劫
3.安史之乱至五代名迹的流落
4.宋代收藏大集聚,至徽宗达盛极
5.元代将南宋内府和金国库藏合二为一
6.明代收藏的散佚
7.清代收藏的再集中
8.清末收藏的流失
二、历代著名收藏家及鉴藏
1.东晋士大夫的爱好
2.萧梁时的鉴藏之风
3.唐代及鉴藏家张彦远
4.梁驸马都尉赵喦与千牛尉将军刘彦齐
5.北宋初收藏家楚昭辅及王博、苏易简家族
6.宋徽宗赵佶的收藏
7.独步北宋的米芾
8.驸马都尉王诜
9.南宋鉴藏家邓椿
10.收藏可敌宫廷的韩侂胄和贾似道
11.元代大长公主祥哥刺吉
12 赵孟頫、柯九思及民间鉴藏交往
13.元周密
14.倪瓒与“清閟阁”
15.明初鉴藏活动(沈周、文徵明及“真赏斋”)
16.嘉靖年间权相严嵩父子
17.明末鉴藏盛极一时
18.清代鉴藏趋于普及
19.琉璃厂的兴盛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