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签名本
  •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签名本
  •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签名本
  •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 签名本

10 2.6折 3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林刚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3

上书时间2024-07-04

恺硕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林刚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05537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9页
  • 字数 20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青年学者文库
【内容简介】
《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以城市残障人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社会支持网理论和激发权能理论的视角出发,遵循整合地位结构解释和网络结构解释的逻辑,在解读广州和兰州两城市残障人社会福利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理念加以透视。在方法上,《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采用了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的“主从结合”的范式。
通过对当前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的透视,我们发现:尽管一套以社会权利为基本理念的残障人福利制度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残障人福利的制度逻辑实现了由单一人道主义理念向人道主义与公民权利理念并行的转型,但是,残障人社会福利实践逻辑却依然奉行着“怜悯”“同情”等传统人道主义理念,没有完成由传统人道主义向现代人道主义理念与社会权利理念并行的转型。残障人福利的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之间存有一道亟待弥和的裂痕。就正式福利机构而言,其福利理念的错位、专业化服务方法与技巧的缺失,使其支持行为没能达到激发残障人权能的目标。
【作者简介】
周林刚,1976年生,江西修水人。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残障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公共参与。已在《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合著《关注弱势: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已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年会论文奖3项。曾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弱势群体社会福利理论、政策与实践:来自残疾人群体的研究》。现正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以增权为导向的残疾人公共参与研究》。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文献回顾
第一节西方社会福利理念
第二节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中国残障人研究述评

第三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解释逻辑
第二节框架、假设与方法
第三节样本概况

第四章残障人的社会支持网
第一节社会支持网概述
第二节残障人社会支持网规模
第三节社会支持网的因子分析
第四节社会支持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残障人的社会支持密度
第一节网络密度文献回顾
第二节支持密度:一个测量网络资源的新变量
第三节残障人社会支持密度概况
第四节残障人支持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残障人权能感
第一节权能感测量
第二节残障人权能感概况
第三节残障人权能感因子分析

第七章残障人权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地位结构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二节网络规模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三节支持密度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四节地位结构、网络规模、支持密度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五节小结

第八章分析与解释(上)
第一节家人支持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二节友情支持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三节残联支持与残障人的权能感

第九章分析与解释(下)
第一节组织支持与残障人权能感
第二节残障人社会福利实践的基本判断

第十章结论、对策与讨论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实践关怀:建构残障人社会福利模型
第三节残障人社会福利理念的反思与建构
附录城市残障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