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作者签名)

有水印

10 2.8折 36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宝林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

上书时间2024-07-03

恺硕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宝林 著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606306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0页
  • 字数 39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是一对新闻伉俪的传记。高汾和高集是一部现代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从1930年代后期、1940年代初期,这两位主人公便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前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高汾曾在郭沫若、夏衍直接领导下工作;她多次接受周恩来的指示,和爱人高集一起,在国统区配合共产党进行抗战宣传:她采访过的政界、军界、文化界人物无数。
高集早年是大公报著名的左派记者,解放后主要从事国际报道,晚年又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
他们的朋友,几乎都是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人生曲折跌宕,极具戏剧性,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作者简介】
张宝林,本书男女主人公的女婿。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副总编辑,海外言论专访版主编,《华夏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作品丰富,出版有杂文随笔集《偶谈集》、《生存记忆》等。
【目录】
关于传主/1
第一编高汾/1
第一章童年和少女时代/2
小城江阴/2
人丁不旺的高氏家族/4
艰苦的童年/7
澄翰和南菁/9
姑夫演了一出:‘空城计”/11
偶像:阿哥高清岳/13
战火中的颠沛流离/16
第一个男朋友/18
躲过一场大劫/20

第二章救亡日报岁月/23
革命引路人夏衍(上)/23
革命引路人夏衍(下)/27
兄长廖沫沙/29
她像一颗明亮的彗星/31
高灏的爱情悲剧/35
都是一帮“文化人”/38
大姐姐郁风/41
第一次见孙夫人和邓大姐/43
采访前线将军/44
五岁和七岁的“宣传员”/46
报社的宣传慰问活动/47
焦菊隐教她演戏/49

第三章流亡生活/52
海上二日/52
和茅盾在香港避难/54
流弹下的迁移/56
从香港撤回内地/58
难忘阳台山/60
见证蒋经国的“赣南新政”/61

第二编高集/65
第四章从榆林到重庆/66
“榆林高氏”/66
初见姑父张季鸾/70
姑妈的奠仪/73
不安分的少年/75
“借读”西北联大/76
破例进了大公报/79
王芸生:张季鸾的接班人/81
亦师亦友的徐盈和子冈/83

第五章初试啼声/86
第一次见“胡公”/86
上了“黑名单”/89
主编《学习生活》/91大公报获国际奖/93
一代宗师病逝/95
重走中国西北角/98
采访常德之战/101美国朋友谢伟思/103

第六章“你就得呆在大公报”/107
想跟夏衍去上海/107
来去匆匆“旧政协”/110
追着周恩来采访/112
“较场口血案”的余波/113
台湾面面观/115
傅作义:想见高集,还见不着/117
一生难忘范长江/119

第三编高汾与高集/121
第七章何物“二流堂”/122
新民报的陈邓双杰/122
“二流堂主”唐瑜/125
传奇人物黄苗子/128
“神童”吴祖光/132
“各具生花笔一枝”/134
李普和沈容/138
“堂事”琐忆/141双双见到毛泽东/144
采访叶挺将军/145
重庆生活剪影/147

第八章在白色恐怖下/151
“下关’惨案”/151
一个小小的误会/154
高集眼中的浦熙修/156
“你下一步怎么办?”/158
特务两次登门/160
“5·20”一次流产的报道/162
逃亡上海/163
大公报的夜班生活/165
偷听解放区广播/167
杨刚的神秘电话/169

第九章解放了/172
大公报“新生”/172
总理邀请聚餐/175
毛泽东说她“空前绝后”/178
采访开国大典/180
“共产党员”申请入党/182
国际报道与杨刚逝世/185
一段最舒畅的日子/188
北京大动作:改造妓女/191
采访亚太和平大会/192
改造旧城的范例/194
倾听爱伦堡与聂鲁达/195
会见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198
唯一的一次出国/200
写了一篇“小小说”/202
总理指座/203

第十章“反右”前后/205
风雨骤来/205
胡乔木保了高集/207
违心的批判/209
自投罗网/213
没有离婚/215
丁聪的疑问:“你怎么也来了?”/217
这就是北大荒/219
养猪、出墙报、当伙夫/221
梦醒时分/223

第十一章一个忙人半个病人/226
访问拉丁美洲/226
看莱蒙湖这面镜子/228
见了陶里亚蒂/231
差点得了“焦虑症”/233
又回文艺副刊/235
看地方戏/237
邓大姐接见/239
极左路线下的文艺界/241
第十二章屈辱“文革”/243
大公报停刊/243
“劳改”奇闻/248
覆巢之下无完卵/250
骇人的“裴多菲俱乐部”/252
患难之交赵明洁、张遵修/254
为张铁生辩护/257

第十三章重回编辑岗位/260
一次难忘的经历/260
获得“改正”/262
重回记者队伍/265
两次重要采访/268
与电影结缘/270
随笔丰收/272
与唐人的最后一面/274
她约稿从不碰钉子/276
又到西花厅/278
与反战同盟朋友的会见/280

第十四章满目青山夕照明/284
筹办人民日报海外版/284
一个人的办事处/287
近水楼台/290
老将重出江湖/293
为文访友两相宜/295
“还我青春再逞能”/297
大学者的小文章/299
听徐迟讲科学/3叭

第十五章安享晚年/304
夏衍的“暖寿”和冥寿/304
帮彭启一落实政策/306
记者站成立以后/309
高集走了/310
“马路俱乐部”/314
“欣逢吉日先迎米”/317
尾声/320
附录一/322
北大荒纪实(日记1959-1960)
附录二/333
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参考文献/34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