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2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大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3-5

上书时间2024-05-22

恺硕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大洲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30615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06千字
【内容简介】
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而无法获得维持生活所需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到发展,一直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历次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需要坚持“保生活为基础、防失业是重点、促就业是目标”的三位一体功能,而制度功能的发挥需要一系列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2017年《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已基本完成,新修订的条例突出了制度的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功能,必将为下一阶段我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
【作者简介】
田大洲,1978年12月出生,山东临沂人,劳动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领域的科研工作,曾主持、参与多项部级重大政策研究课题,先后在《人口与经济》、《统计与决策》、《中国劳动》、《职业》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1 研究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

  1.3 基本概念

2 研究现状

  2.1 研究基本情况

  2.2 关于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

  2.3 关于失业保险政策的研究

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史演变

  3.1 制度演变

  3.2 失业保险事业取得的成就

  3.3 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4 失业保险制度运行存在的关键问题

  3.5 本章小结

  3.6 本章附录

4 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体系理论框架

  4.1 失业保险制度的二重性

  4.2 我国失业保险基本功能演进

  4.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形势

  4.4 三位一体功能的关系

  4.5 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4.6 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的发展方向:就业保险

  4.7 本章附录

5 各地失业保险政策的积极探索

  5.1 各地失业保险政策出台与演进情况

  5.2 参保政策

  5.3 费率政策

  5.4 保生活政策

  5.5 防失业政策

  5.6 促就业政策

  5.7 本章小结

  5.8 本章附录

6 典型国家失业保险政策的发展

  6.1 失业保险立法情况

  6.2 参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6.3 费率政策灵活充满弹性

  6.4 失业保险待遇

  6.5 预防失业

  6.6 促进就业

  6.7 本章小结

  6.8 本章附录

7 失业保险覆盖灵活就业人员研究

  7.1 研究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7.2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7.3 研究综述

  7.4 国内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情况

  7.5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制度设计

  7.6 政策建议

8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体系

  8.1 保生活政策

  8.2 防失业政策

  8.3 促就业政策

  8.4 参保政策

  8.5 费率政策

  8.6 本章附录

9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9.1 关于2017年《条例》修订后的实施建议

  9.2 关于完善失业保险政策的建议

10 附录 失业保险制度主要法规

  10.1 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0,已失效)

  10.2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已失效)

  10.3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已失效)

  10.4 失业保险条例(1999)

  10.5 失业保险条例(2017修订稿)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目录

图2-1 1986~2017年我国失业保险研究成果数量

图2-2 失业保险研究文献的关键词频次

图2-3 失业保险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图3-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

图3-2 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图3-3 2016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

图3-4 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图3-5 失业保险对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覆盖情况

图3-6 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及其覆盖率

图3-7 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对城镇就业人员的覆盖率

图3-8 失业保险对城镇就业人员的覆盖率与GDP增速

图3-9 失业保险对城镇就业人员覆盖率与GDP增速散点图

图3-10 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对经济活动人口的覆盖率

图3-11 1999~2016年失业保险领金人数

图3-12 失业保险待遇领金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受益率

图3-13 2012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失业保障受益率

图3-14 领金人员和失业人员对参保人员的覆盖率与失业保险受益率

图4-1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

图4-2 我国GDP增速

图4-3 我国GDP三次产业结构

图4-4 我国就业三次产业结构

图4-5 我国法人单位数

图4-6 失业保险制度的“三位一体”功能

图4-7 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图4-8 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框架

图4-9 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的主要内容

图7-1 研究思路与内容

图7-2 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账户设计

图8-1 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领金人数

图8-2 GDP增速和领金人数变化

图8-3 2012~2016年全国全年领金人数和GDP增速散点图

图8-4 失业保险待遇受益率

图8-5 英国求职津贴受益率

图8-6 全国领金人数和领金水平情况

图8-7 全国失业保险领金情况与基金支出

图8-8 全国失业保险领金情况与基金运行

图8-9 全国失业保险领金情况与基金备付期限

图8-10 全国领金人数和领金水平情况

图8-11 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和增长率

图8-12 我国各省份失业保险金水平差距

图8-13 我国各省份失业保险金水平的离散系数

图8-14 全国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的期限分布

图8-15 各地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分布

图8-16 领金期限的累计比重

图8-17 领取失业保险金平均期限

图8-18 我国援企稳岗政策的发展历程

图8-19 失业保险参保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图8-20 2016年各地各类单位参保比重

图8-21 1988~1997年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图8-22 1988~1997年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图8-23 我国失业保险不同费率水平下的基金备付期限

图8-24 1998~2016年失业保险基金情况

图8-25 1998~2016年失业保险基金情况

图8-26 1987~2017年我国费率政策和GDP增速

图9-1 参保人数、参保增速与GDP增速

 

表目录

表3-1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

表3-2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失业保护计划的法定和实际覆盖率

表3-3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失业保护计划的实际覆盖率

表4-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变迁

表4-2 《条例》实施后与失业保险相关的重要规定

表4-3 失业保险、积极的失业保险与就业保险的比较

表5-1 各地区现行失业保险政策的出台时间

表5-2 《条例》规定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

表6-1 失业保障制度分类(2008~2009年)

表6-2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情况

表6-3 各国特殊人群失业保险覆盖情况

表6-4 有关国家行业差别费率情况

表6-5 部分国家失业保险费率统计

表7-1 拉美地区失业保险账户制度比较

表8-1 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依据

表8-2 各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依据

表8-3 失业保险金水平与其他指标比较

表8-4 欧盟部分国家失业保险待遇标准

表8-5 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平均期限估算

表8-6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分布

表8-7 我国失业人员的累计失业时间分布情况

表8-8 我国失业人员的平均失业时间

表8-9 我国援企稳岗政策的发展

表8-10 失业动态监测工作进展阶段

表8-11 东7省(市)政策的沿革

表8-12 部分地区参照东7省(市)政策的做法

表8-1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演变历史

表8-14 各地失业保险覆盖的特殊人群

表8-15 2014年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比例

表8-16 我国费率政策变动情况

表8-17 不同费率水平下基金运行基本情况

表8-18 2012~2016年全国失业保险金支出结构

表8-19 1998~2015年全国实行2%费率的政策模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