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

50 九品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包筠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

装帧平装

货号麦590

上书时间2024-06-16

浮生一日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包筠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9
  • ISBN 9787213017650
  • 定价 16.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原版书名 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rd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内容简介】
16、17世纪的中国民间社会非常流行一种记录善行与恶行的功过格。功过格是一种善书,它将善行与恶行分别加上功德分与过错分。这样,如果使用功过格的人做善事,积累了许多功德分,就有希望获得升迁或好报。通过考察时末清初使用功过格的情况,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
【目录】
“外国学者笔下的传统中国”总序
中译本前言
序论
*16-17世纪的历史背景
*精英对社会变革的反应
*思想界对正统理学的挑战
*功过格
一 早期中国的功德积累传统
*功德积累的基本原则
*《太上感应篇》
*《太微仙君功过格》
*功过体系与儒家命运观
二 为升迁而积累功德
*袁家的传统
*袁黄的转变:《立命篇》
*云谷对功过格的新阐释
*袁黄对功过体系的解释
三 关于超自然报应和积功的争论
*“立命”的倡导者:泰州学派
*对袁黄和功过格的批评
*对袁黄的反驳:刘宗周的《人谱》
*东林党人:理学的感应理论
四 17、18世纪对社会等级制的维护
*新的功过格
*功过格的社会观
1.奴仆的地位
2.精英的责任:士人、官员和乡绅
3.社会等级的一种形式:《不费钱功德例》
4.钱财和道德资本
*功过格的传布与使用
结论
附录:现存17、18世纪的善书与功过格
征引文献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