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卫社会
  • 保卫社会
  • 保卫社会
  • 保卫社会
  • 保卫社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卫社会

15 1.7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6-1

上书时间2024-05-14

晓荷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永年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3103834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6页
  • 字数 279.300千字
【内容简介】
十多年来,郑永年教授持续呼吁“保卫社会”,建议调整政策思路,进行以社会改革为主的整体性改革,做大做强社会,保护人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本书即是作者持续观察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成果,聚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从GDP主义、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正义、社会道德和思想等方面来解释当代社会问题的由来,也从房地产、教育、“三农”和土地等社会领域的制度和政策演变来分析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解释的基础上再探讨如何保卫和重建中国社会的问题。
  当前,追求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更需要把“保卫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尽努力进行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郑永年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和外部关系研究,出版和编著中英文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著作10部,包括《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技术赋权》《中国模式》和《中国的“行为联邦制》等。
【目录】
再版自序

部分  从GDP主义到保护社会

好的发展还要求“共同致富”   002

不能任资本权力挑战中国社会    006

GDP主义与社会道德体系的解体  011

破除GDP主义迷思  016

经济发展不能让老百姓有被掠夺感  022

贫困国情与改革再出发  028

中国建设内需社会需要做什么  036

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  042

 

第二部分  中产阶级与中国社会秩序

“小康社会”和中共的“中产阶级”观   048

社会稳定需要大力扶持中间力量   051

中国财富去哪儿了 057

谁“偷”走了中国的中产阶级  064

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070

政府官员为何缺乏社会改革动力  076

中国改革政策的困局  082

 

第三部分  收入分配与社会正义

收入不平等是革命的前奏  090

中国的公平经济学  097

为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得不到有效改善  100

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要求社会正义  104

必须限制特权  108

社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公平一些   114

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中国的未来   120

 

第四部分  房地产与社会改革

住房政策的症结在哪里  128

“圈房运动”弱化执政党社会基础  134

房地产改革当是中国社会建设大工程   140

中国需要实现房地产的彻底转型   145

房地产改革的下一步   150

房地产与中国社会命运   155

 

第五部分  教育改革与中国人才培养困局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   164

教育改制面临制度制约   168

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172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178

改变“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局面   183

官僚化教育评审制度的恶果   188

商业化模式与教育的异化   193

 

第六部分  土地、农村和农民工

土地流转制度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革   200

资本虎视土地 如何确保赋权农民    20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210

农民工问题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217

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秩序建设的核心问题    222

中国城市化要避免怎样的陷阱   229

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城乡统筹    238

中国农村的贫困与治理   244

 

第七部分  社会思想与道德危机

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崛起   252

谁应对年青一代的权钱膜拜负责    258

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    263

道德解体的根源    270

如何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278

中国应当进行人本主义教育运动    285

文化中产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289

 

第八部分  社会矛盾、冲突与暴力

“堰塞湖现象”与社会抗议    298

社会抗议运动:西方与中国    305

对社会冲突要有清醒的认识      312

解决权、钱、民冲突刻不容缓    317

社会基层无政府状态令人担忧    322

暴力蔓延的社会起源     327

当代社会暴力的制度基础    338

 

第九部分  如何保护和重建社会

国家发展权如何转化为社会民生权    346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    352

强政府、强社会当是社会管理的方向   359

如何建设中国大社会    365

改革传统“官民”关系    371

如何重建中国社会信任?   377

重建社会对司法的信任    384

中国需要建设一种安静的文化    38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