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书脊破损无笔迹

20 9.5折 21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邵小桃 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8-34

上书时间2024-06-28

云生天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邵小桃 编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811236767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5页
  • 字数 31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电磁兼容与PCB设计》从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PCB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兼容理论与PCB设计。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电磁兼容概论;第2章PCB中的电磁兼容;第3章元件与电磁兼容;第4章信号完整性分析;第5章电磁兼容抑制的基本概念;第6章旁路和去耦;第7章阻抗控制和布线;第8章静电放电抑制的基本概念;第9章电磁兼容的标准与测试。《电磁兼容与PCB设计》内容简洁,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电气、通信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是大学高年级本科生难得的专业技术基础教材之一。也可作为相关学科教师、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电磁兼容分析和PCB设计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电磁兼容概论.
1.1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1.1.1综述
1.1.2电磁干扰与危害
1.1.3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1.4电磁兼容的国际组织
1.1.5我国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2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1.2.1电磁兼容中的常用定义
1.2.2设计中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
1.2.3电磁兼容设计规则与设计过程
1.2.4潜在的电磁干扰/射频干扰辐射等级
1.3分析电磁兼容问题的五个方面
1.4电磁干扰三要素
1.4.1电磁干扰三要素
1.4.2如何设计出满足电磁兼容性标准的系统
1.5系统级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1.5.1系统级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1.5.2减小系统级干扰的抑制技术
1.6电磁兼容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6.1功率增益
1.6.2电压增益
1.6.3电流增益
1.6.4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测量的通用单位
1.6.5单位间的互换
习题

第2章PCB中的电磁兼容
2.1PCB设计概念
2.1.1概述
2.1.2PCB基本设计构成
2.1.3高速PCB设计中的问题
2.1.4PCB设计常用软件工具
2.2PCB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
2.2.1电磁理论
2.2.2磁流元与电流元的天线辐射特性
2.2.3PCB中产生电磁干扰的进一步说明
2.3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
2.3.1差模电流
2.3.2共模电流
2.3.3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的比较
2.4通量消除的概念与方法
2.4.1通量消除的概念
2.4.2通量消除的基本方法
习题

第3章元件与电磁兼容
3.1元器件概述
3.1.1元器件的种类
3.1.2元器件的组装技术
3.1.3表面安装技术的特点
3.2无源元件的频率响应
3.2.1导线的频率响应
3.2.2电阻的频率响应
3.2.3电容的频率响应
3.2.4电感的频率响应
3.2.5变压器的频率响应
3.3有源器件与电磁兼容
3.3.1边沿速率
3.3.2元件封装
3.3.3接地散热器
3.3.4时钟源的电源滤波
3.3.5集成电路中的辐射
3.4元器件的选择
习题

第4章信号完整性分析
4.1信号完整性概述
4.2传输线
4.2.1传输线概述
4.2.2PCB内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4.2.3传输线效应
4.3相对介电常数与传播速度
4.4反射和衰减振荡
4.4.1反射
4.4.2衰减振荡
4.5地弹
4.6串扰
4.6.1串扰及消除
4.6.23-W原则
4.7PCB终端匹配的方法
4.7.1串联终端
4.7.2并联终端
4.7.3戴维南网络
4.7.4RC网络
4.7.5二极管网络
4.7.6时钟走线的终端..
4.7.7分叉线路走线的终端
4.8电源完整性分析
4.8.1电源完整性分析概述
4.8.2同步开关噪声
4.8.3电源分配设计
4.9信号完整性常用设计工具介绍
4.9.1APSIM软件介绍
4.9.2SPECCTRAQuest
4.9.3ICX
4.9.4SIwave
4.9.5Hot-Stage4
4.9.6SIA3000信号完整性测试仪
习题

第5章电磁兼容抑制的基本概念
5.1镜像面
5.1.1概述
5.1.2镜像面的工作原理
5.2元件间环路面积的控制
5.3三种主要的接地方法
5.3.1接地基本概念
5.3.2接地方法
5.4分区法和隔离法
5.4.1分区法
5.4.2隔离法
习题

第6章旁路和去耦
6.1电容的三个用途
6.1.1去耦电容
6.1.2旁路电容
6.1.3体电容
6.2电容与谐振
6.2.1谐振电路
6.2.2电容的物理特性
6.2.3电容的谐振特性
6.3并联电容器
6.3.1并联电容器的工作特性
6.3.2并联电容器的计算
6.4电源层和接地层电容
6.4.1电源层和接地层的电容
6.4.220-H原则
6.5电容的选择与放置
6.5.1电容选择
6.5.2去耦电容的选择
6.5.3大电容的选择
6.5.4电容的放置
习题

第7章阻抗控制和布线
7.1元件的布局
7.1.1PCB布局
7.1.2PCB分层
7.2阻抗控制
7.2.1微带线结构
7.2.2嵌入式微带线
7.2.3单带状线结构
7.2.4双带状线结构
7.2.5差分微带线和带状线结构
7.2.6布线考虑
7.2.7容性负载
7.3走线长的计算
7.4PCB板的布线要点
7.4.1布线基本要求
7.4.2单端布线
7.5多层板的叠层设计
7.5.1四层板
7.5.2六层板
7.5.3八层板
7.5.4十层板
习题

第8章静电放电抑制的基本概念
8.1静电放电现象
8.1.1静电放电
8.1.2静电放电的危害
8.2静电放电保护技术
8.2.1器件的防护
8.2.2整机产品防护
8.2.3PCB静电放电保护的常用方法
8.2.4环路面积的控制
8.2.5静电放电中的保护镶边
习题

第9章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
9.1电磁兼容标准
9.2电磁兼容测试
9.2.1试验场地
9.2.2试验设备
9.2.3静电放电测试
习题
附录A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附录B部分电磁兼容国际标准
附录C部分常用元件的封装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