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
  •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
  •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
  •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

15 2.6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雪丽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贾雪丽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3204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17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伦理学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比较全面地审视分析,通过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根源、特征、现实状况和相关道德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概括,着力对大众文化以及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内涵、道德功能和道德失范等现象的本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大众文化的道德价值内涵、发挥大众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的真善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贾雪丽(女),满族,河北承德人。2004年至200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伦理文化比较和道德教育。在《人民日报》《哲学动态》《前线》《伦理学研究》和《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完成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大众文化的相关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
(三)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理论
二、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众文化慨论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大众的内涵
(三)大众文化的内涵
二、大众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大众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大众文化的类型及其社会功能
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道德问题
(一)大众文化中的人性问题
(二)大众文化中的道德价值问题
(三)大众文化中的社会责任问题

第三章 人众文化诸类型伦理分析
一、流行文学的伦理分析
(一)流行文学的大众文化特征
(二)流行文学的审美理性与伦理价值转向
二、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分析
(一)大众影视文化的大众文化特征
(二)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功能
(三)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困境
三、流行音乐的伦理分析
(一)流行音乐的大众文化特征
(二)流行音乐的德育功能
(三)流行音乐的伦理困境
四、广告文化的伦理分析
(一)广告文化的大众文化特征及功能
(二)广告文化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三)广告伦理的形成
五、网络大众文化的伦理分析
(一)网络文化的大众文化特征
(二)网络大众文化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三)网络伦理的形成

第四章 人众文化与现代、后现代伦理思潮
一、现代、后现代与后现代伦理思潮
(一)现代主义的兴起
(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三)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四)后现代伦理思潮的主要内容
二、后现代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伦理观
(一)后现代大众文化概述
(二)后现代伦理观及其主要特征
三、现代、后现代伦理思潮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一)价值多元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二)个人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三)自由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四)享乐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五)消费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六)境遇主义伦理观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伦理诉求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状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背景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伦理分析
二、后现代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代、后现代特征
(二)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消解
(三)社会核心价值观遭遇挑战
三、大众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影晌
(一)大众文化的道德功能
(二)大众文化在中国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大众文化对中国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伦理取向与价值引领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构的伦理取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领
二、构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一)确立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质
(四)增强文化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
(五)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伦理导向功能
(六)加强大众文化中伦理导向机制建没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