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20 4.1折 49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耿建祥、王旭波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25

上书时间2024-05-18

幸运99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版一版一印自然旧无笔记等详细见实拍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耿建祥、王旭波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19429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1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着重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病毒学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原位杂交的判读、诊断及其技术的操作体会以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技术在临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与临床相关学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诊断与防治的措施。
全书内容充实、新颖,论述严谨,材料可靠,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人乳头瘤病毒及其临床应用的专著,此书的出版必将成为病理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及肿瘤科医生,以及从事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相关学科的医、技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作者简介】
    耿建祥,男,1956年12月出生,安徽省马鞍山市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先后获南京军区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四等奖3项。1983年起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工作15年,从事过内科临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998年转业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工作,从事过内科I临床、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现主要从事病理诊断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分子病理诊断、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诊断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干预治疗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建立全方位的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检测平台,并把此平台与临床和科研、诊断和治疗完美的结合,满足多方的需要。2007年成功地举办了江苏省第一届原位杂交及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诊断研讨会,随后在江苏省5个地区作了6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诊断的专题报告,推动了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诊断在江苏省的开展,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已与福建泰普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分子诊断中心(此合作模式为全国第一家),此中心现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江苏省领军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诊断联合实验室,正引领着江苏省病理界开展多方位的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研究工作。目前任江苏省中两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分会常委,南京市卫生局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会员。在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中华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王旭波,男,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门诊部副主任、副丰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全国细胞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细胞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组长。从事病理学、细胞学、免疫组化诊断和原位杂交技术20多年,省内率先行TBS系统筛查宫颈癌6万例;先后在徐州医学院、30l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进修病理和细胞学。主持了省级、市级、省煤炭厅、卫生局、医学院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煤炭厅、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新技术引进奖和市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奖等9项奖励。在《中华肿瘤》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荣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病理学教学获医学院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案奖;在中国华夏病理学网上讲授《分子病理学》等。
【目录】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物质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原生质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第四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第五节非细胞结构的生命概述

第二章细胞的遗传信息与基因表达
第一节细胞的遗传信息及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第三节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
第四节遗传信息与疾病

第三章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征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三节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病毒的干扰现象
第五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六节病毒的遗传变异

第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病毒的传播方式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类型
第三节病毒致病的机制
第四节抗病毒免疫

第五章DNA病毒的分类及致瘤特性
第一节致瘤性DNA病毒
第二节肿瘤病毒致癌作用与致癌机制

第六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七章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疾病
第一节人乳头瘤病毒的由来
第二节乳头瘤病毒从乳多空病毒科到乳头瘤病毒科
第三节乳头瘤病毒的命名
第四节乳头瘤病毒分型标准的演变
第五节乳头瘤病毒种系分类
第六节乳头瘤病毒的结构
第七节乳头瘤病毒基因组的功能
第八节乳头瘤病毒E6及E7原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第九节乳头瘤病毒的脱衣壳及基因组的核转运
第十节乳头瘤病毒的子代病毒的颗粒包装
第十一节乳头瘤病毒DNA的复制过程
第十二节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十三节乳头瘤病毒致病类型的分类
第十四节乳头瘤病毒型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第十五节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
第十六节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多重性
第十七节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病变的关系
第十八节乳头瘤病毒与p16的关系
第十九节乳头瘤病毒的多态性造成其致病的多样性
第二十节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
第二十一节乳头瘤病毒的免疫逃逸
第二十二节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
第二十三节乳头瘤病毒的预防
第二十四节乳头瘤病毒的治疗
第二十五节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应用
第二十六节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对策

第八章基因检测技术的介绍与比较
第一节基因过量表达的检测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检测
第三节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比较
第五节原位杂交分子诊断技术的操作体会

第九章HPV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
第一节HPV检测技术的比较
第二节HPV定位、定量及分型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第三节HPV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

第十章原位杂交诊断的判读
第一节HPV原位杂交诊断及HPV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原位杂交:HPV的判读
第三节原位杂交HPV诊断报告的签发
第四节原位杂交HPV定位诊断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第十一章HPV感染与口腔和口咽部肿瘤
第一节口腔黏膜的解剖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常见的口腔和口咽部肿瘤

第十二章HPV感染与涎腺肿瘤
第一节涎腺的解剖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常见的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
第三节常见的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
第四节HPV感染与涎腺肿瘤

第十三章HPV感染与牙源性肿瘤
第一节成牙器官的解剖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第三节HPV感染与牙源性肿瘤

第十四章喉肿瘤及其瘤样病变
第一节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喉部与HPV相关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三节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第四节其他组织学类型
第五节建立喉癌HPV诊断与研究的基因平台

第十五章气管和肺与HPV相关的肿瘤
第一节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与HPV相关的气管肿瘤
第三节支气管乳头瘤病
第四节肺癌

第十六章与HPV相关的食管病变及肿瘤
第一节食管的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Barrett食管
第三节食管乳头状瘤
第四节Barrett食管的非典型增生和癌变
第五节食管鳞状细胞癌

第十七章与HPV相关的胃肿瘤
第一节胃的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胃癌

第十八章与HPV感染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直肠、肛管及肛周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直肠、肛管、肛周区常见病及与HPV感染相关的病变
第三节肛周、直肠与HPV感染阳关性疾病检测的意义

第十九章与HPV相关的子宫颈病变
第一节子宫颈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HPV感染及其相关的宫颈病变
第三节宫颈癌

第二十章与HPV相关的男性外生殖器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一节阴茎和阴囊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HPV感染与疾病
第四节HPV感染与瘤样病变
第五节HPV感染与阴茎癌

第二十一章膀胱及前列腺与HPV相关的肿瘤
第一节膀胱的正常解剖学
第二节膀胱尖锐湿疣
第三节膀胱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第四节膀胱癌
第五节膀胱尿道上皮细胞癌
第六节膀胱疣状癌
第七节前列腺正常解剖学
第八节前列腺癌

第二十二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皮肤相关的疾病
第一节皮肤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口腔黏膜组织学
第三节口唇及生殖器皮肤与黏膜移行部位的组织学
第四节与HPV相关的皮肤和黏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五节病理检查
第六节与皮肤相关的HPV疾病
第七节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皮肤黏膜疾病
后记
附录病理细胞及组织学的HE和原位杂交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一版一印自然旧无笔记等详细见实拍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