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正版现货 实物图拍摄

30 6.3折 4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文杰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2

上书时间2024-11-26

子贤书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文杰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2638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1页
  • 字数 2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杨德昌是与侯孝贤齐名的台湾新电影运动旗手。作为公认的大师级导演,他在作品中持之以恒地对社会现实与人性腐化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是中文世界首部全面解析杨德昌及其作品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创作理念与批判性内涵。首先,作者创造陸地探讨了杨德昌自身生命经验与其批判性之间的互动关系,归纳了杨德昌批判思想的重要精神源泉。其次,作者从杨德昌始终关心的“人”的生存状况出发,剖析了他作品中的精神危机与道德乱象,指出本应承担救赎功能的教育与媒介反而具备“毁人”和“骗人”特质,继而考察杨德昌电影中的暴力与犯罪现象,阐明他对“社会(环境)杀人”的隐忧。最后,作者总结了杨德昌对世人所寄寓的“独立”愿望,并通过比较分析画出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坐标,同时辨明了他在创作中所抱持的“悲剧性的乐观主义”态度。
【作者简介】
  黄文杰,江西高安人,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副编审,连续多年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首轮或复审评委,著有《陷落的电影江湖》,译有《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独立导演纪录片。
【目录】
导论
一、杨德昌的重要性
二、既往的解读与缺失
三、重读的理路与意义

第一章  格格不入:生命史
一、外省人:从大陆到台湾
二、异乡人:从台湾到美国
三、挑战者:投身新电影运动
四、独立者:新电影运动之后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创作核心
一、批判:杨德昌的创作理念
二、现代性:杨德昌的批判对象
三、杨德昌批判思想的三大源泉

第三章  空洞的人:精神批判
一、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二、空虚:意义沦丧及其后果
三、孤独:人际疏离及其后果
四、精神危机与战后台湾现代转型

第四章  堕落的人:道德批判
一、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
二、底线伦理崩溃与信任重建
三、善恶转变与辩证的人性观
四、道德危机与战后台湾经济发展

第五章  “毁人”:教育批判
一、现代教育的规训性
二、杨德昌与教育体制的冲突
三、残缺家庭与粗暴型教育
四、专制学校与压迫式教育
五、同流社会与功利性教育

第六章  “骗人”:媒介批判
一、现代媒介的双重性
二、杨德昌与媒体的冲突
三、逐臭与拜金的媒体人
四、小说与戏剧的欺骗性
五、摄影的灵光效应
六、电话的操纵特质
七、幻象:电影与电视

第七章  “杀人”:暴力批判
一、现代都市的危险性
二、无常之城与失范型自杀
三、无情之城与受挫型杀人
四、无主之城与青少年犯罪

结语
一、重申独立的意涵
二、杨德昌的独特性
三、杨德昌的批判实质
四、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德昌生平年表
附录二  杨德昌作品年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