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 指道真诠》 杨践形著,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上海古籍版【《静坐法精义》以问答形式论述静坐练功,系作者遍考群书,择取静坐诀中最精简者而成】。

杨践形(1891~1965),著名周易学者、气功家,曾通读《道藏》,民国30年着《指道真诠》。解放后着《气功自疗》、《气功哲学》等书。1961年被上海市气功疗养所聘任主讲《周易参同契》。丁福保曾为杨践形撰联:宿世早应成佛去,今生单为着书来。

19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福保 杨践形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1-12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践形(1891~1965),著名周易学者、气功家,曾通读《道藏》,民国30年着《指道真诠》。解放后着《气功自疗》、《气功哲学》等书。1961年被上海市气功疗养所聘任主讲《周易参同契》。丁福保曾为杨践形撰联:宿世早应成佛去,今生单为着书来。
《指道真诠》:中一子杨践形,为清末明儒,贯通经子百家,出入佛老者有年;本破迷弘道之旨,传着《指道真诠》一书。撮丹经万卷之精华,发禅密诸宗之心印;融三教于一炉,通百派而成家;复用生理病理医理而为之会证。
,其内容均以先生在沪时之演讲易经相关之理、气、象、数,几凡汉、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证,其考源编举周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内容解剖之深,并以先天后天证明现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较,及古人以三表众多之象于老子道德经及许慎说文解字中皆可资取信者也。纵观此书后方知我们老祖宗发明易经之伟大成就,所遗留下来之重宝,更是吾人炎黄子孙之荣幸也。

丁福保,1874(甲戌年)~1952(壬辰年),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隐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秀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
字仲祜,别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原籍江苏常州,清同治十三年(1874)6月22日生于无锡。1918年就编有《历代医学书目提要》,后又与人合编《四库总录医药编》,兼收中外医学书籍。辛亥革命前后,编辑刊印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数部丛书。喜藏书,早年仰慕南菁书院藏书,曾手抄书院目录1册,以备购藏。1924年自称藏有“十万又三千”卷书,建“诂林精舍”,吴稚晖题写匾额,藏书总数达15万余卷。捐献藏书众多,先后捐给无锡县图书馆、县立第一小学图书馆1868种,22904卷。1935年他曾捐给上海市立图书馆图书15000册;1938年捐入震旦大学2万册,5万余卷古今刊本,该校设立“丁氏文库”以志纪念。1000余册古籍则捐入北京图书馆,其中包括购自常熟“铁琴铜剑楼”的宋元古本10余种。所藏书未见编撰书目,藏书出售时,上海存古书店编有《无锡丁氏珍藏善本书目》,著录了600余种、16000余册善本。编著有《文选类诂》《说文解字诂林》《无锡丁氏藏书志》《古钱大辞典》等。 
他的祖父文炳公,曾任浙江海盐县典吏,咸丰庚申年去世。父亲承祥公,母薛氏,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宝书,精于绘事,次即福保,女名迎梅。
福保7岁入家塾就读。他自说天性甚钝,读书不上百遍不能背诵,到13岁,他的长兄为他讲解《左传》《史记》《汉书》《文选》等,他每夜苦读到三更始就寝,于是学业大进。长兄与吴稚晖、陈仲英、廉南湖、裘保良等都是好友,他追随在这些人之后,饱闻雅言闳论,获益匪浅。
福保22岁入江阴南菁书院,受学于长沙王先谦,读《尔雅》《说文解字》《文选》《水经注》等;并阅《四库提要》《汉学师承记》《读书杂志》等书,始识治学门径。遂立志搜集各种文字学之书籍,这是他以后编纂《说文诂林》的远因。23岁补无锡县学生员,于治经史之外,兼习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法。光绪廿三年(1897年)丁酉,奉父母命完婚。是年8月,与长兄宝书奉父命赴南京参加乡试。时,承祥公肺病颇剧,而兄弟迫于严命又不得不行,及试毕返无锡,承祥公已先一日逝世,福保为此抱恨终天,从此不再应试。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保25岁,任俟实学堂教习,薪水有限,年终无度岁之资,深感乏钱之苦,重读《史记·货殖传》,方知谋生之术,技艺为先。翌年,辞教习职,赴上海从新阳赵静涵先生学医,兼学日本文字。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张文达聘他入京,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算学兼生理卫生学教习,月薪规银120两。然离乡别井,非其所愿,任教二年,力请辞职,并荐人以自代。南归之日,译学馆学生及同事群至车站相送,依依不舍,可见其感人之深。是年,他偶读《释氏语录》,录其警句作座右铭,此为其接触佛教之始,以后结识佛学者杨仁山居士,始知佛教大意。
自京师南返,在上海悬壶行医。宣统元年(1909年),赴南京督院应医科考试,得最优等内科医士证书。返回上海,除行医外,并创办了一所医学书局,刊印他自己编著的生理学、医学书籍。同时他还编著了《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形学备旨》等,是我国早期的算学书。
宣统二年(1910年),两江总督端方聘他为考察日本医学专员。他到日本考察医学设施,并入日本千叶医科学校进修了一段时间,由日本返国时,采购了大批的医学书籍,携之以归。同时,他在日本购得唐慧琳撰的《一切经音义》百卷、辽希麟撰的《续一切经音义》10卷,这对于他后来编纂《说文诂林》一书大有帮助。福保返回上海,行医之外,把由日本带回的医学书翻译刊行,以传播新医学知识,他在上海创办了一个“中西医学研究会”,结合中西医界同仁,倡导医学研究。入民国后,他全家迁居上海。1914年,母亲薛太夫人病逝,继之他又大病几死,自此戒荤茹素,虔诚信佛。除行医、印书外,并广购佛学书籍,作深入的研究,他于1920年刊印的《佛学丛书》自序中说:
余自垂髫后,即喜披览典坟,为义理辞章考据之学者10余年,奔走衣食,任算学教授者6年,翻译医书,为人治病者10余年,积书至10余万卷,而于各种学问皆一知半解,未能深入其奥宓,惟涉猎之余,性喜刻书, 因成《医学丛书》《文学丛书》《进德丛书》,凡3部。
然蹉跎荏苒,年逾四十,而道不明,德不立,晓夜以思,为之惧且耻,茫乎未知人生究竟为何也。于是悉弃其向所为学,一心学佛,聚经万余卷,积数年之力,钻研穷究,始知内典之博大精深,非世间书籍所能比拟。
他是一个大有慧根的人,虽然年近40岁才开始信佛,然而他勇猛精进,研读经典,刻印经书以弘扬佛法,捐输钱财以救贫困;曾在无锡创设贫民教育社,首捐3千银洋以为倡导,他常捐钱给无锡图书馆,使图书馆购书供人阅读,以启发民智。
仲祜在民国初年,曾刻印佛经流通。他印经流通的方式,见于《丁氏佛学丛书》所附的启事:
先垫出资金1万元,为编译印刷各费。此举非谋利性质,故每月不提官利,须持各种佛书流通后,再将基本陆续归还,若有盈余,决不提取,即以盈余广印经典;或划出一分,为印送佛学门经书之用,论其结果,他日即以余款及经典,移交热心弘法之人……。
奉劝海内同志,或集款,或个人之款,亦可照敝处章程,开办佛经流通处,不过暂垫款项而已,垫付之资金,他日仍可归还,在已则无所捐失,在人则获法施之利,自度度人,莫妙于此,大善知识其有意于斯乎?
仲祜以弘扬佛法、流通佛经为志,惟感于佛教经典文字艰涩,于初学者不易了解。虽然历来缁素大德多有注疏解说,而古人注疏多重于判教科文,谈玄说妙,这都不是初机学佛的人所能领会的。因此,他选择了一些卷数较少的经典,依照汉儒训诂的方式,逐字逐句的解释,这种解释,没有繁琐的科文,也没有谈玄说妙的玄理,而名之曰“笺注”,使初读佛经的人容易入门。这种逐字逐句解释的方式,乃是一种非常繁琐,且割裂经文的“笺注”。它是在每句之后,再以一大串小字来注解,不过在当时说来,已经是相当进步的方法了。
1920年,仲祜以他已笺注脱稿的十多种佛经、学佛入门的小册子和佛学辞典,合起来命名曰《佛学丛书》,分册出版,这套书出版的因缘,见于他写的《佛学丛书自序》一文中:
吾国之有丛书,由来久矣。小戴甄录三代制度而为《礼记》,不韦收集晚周遗说而咸《吕览》,说者谓后世丛书,权舆于此……。于是流通佛经,为烦恼海中设一慈航,普度含灵,截断生死流,登彼涅盘岸,以跻之清泰之域。惟经文奥衍,非注不能明也,而古注尤为难读,非初学所能会悟,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惟有舍弃一切,发弘誓愿,编纂初学入门之书,及佛学辞典,与别为浅近之笺注焉而已。所谓浅近之笺注者,须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既不敢空谈晃漾,游衍而无归;又不敢显分宗派,出奴而入主,仍用汉儒注经之例,以之为模范焉……。
佛经之注,过繁则阅者厌倦,未终卷而辄弃去,过简则语焉不详,不能有所发明,余力求繁简得中,欲免此二者之弊,惜有志焉而未迨耳。呜呼,法海无涯,偶尝一滴;管蠡之见,所得几何,率尔操觚,安敢遽为定本?未能自度,先欲度人,以盲引盲,人已两失,甘露不善用,而翻成毒药,是余之所大惧也,然必待自度而后度人,恐度人终无其时,此余所以毅然决然而笺注佛经者,职是故也。
福保在上海行医垂30年,于应诊之外,注经著书,他日常鸡鸣即起,开始工作,日间应诊,晚间继续于灯下工作,虽严冬盛暑,而工作不辍。在上海数十年,不大参加上海佛教团体活动,这大约与他的职业有关。他白天忙于应诊,晚间忙于著书,就没有余暇去参加各种活动了。
福保晚年不复为人治病,他在住宅之旁另筑一小楼,三间二层,名曰“诂林精舍”。精舍楼下为中厅,东为客室,西为食堂。楼上则图书满架,古今典籍咸备,生活起居皆在此精舍之中。每周之首,恒邀集亲友,谈笑为乐,晚间则以糜粥素菜待客,十余年不曾间断。吴稚晖先生亦时为座上客,抗战时期稚老入川,提倡粥会,盖即源此而来。
福保垂老注经著书不辍,他的朋友李审言在《丁氏佛学丛书序》中称:
吾友丁君仲诂,本以经生精研训诂,既而上究轩岐本经,为大医王以救世,又复为晁陈目录之学,今则谢绝一切,颛以笺疏佛经为业。
1952年,福保以老衰在上海逝世,享年79岁。他一生著述等身,而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称道的,则为他所翻译编纂的《佛学大辞典》。
主要成就
丁福保原有国学基础,热心收集整理古籍。其中有不少善本古籍,编印了《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书。编辑时,“误者正之,伪者删之,阙者补之”。另有《文选类话》,历时20年始成。
民国5年起,他信奉佛教,宣扬佛学,编写了《佛学指南》、《佛学初阶》等读物,笺注了《金刚经》《六祖坛经》等10余种佛教典籍;翻译日本【织田佛教大辞典】(同时参考日本出版的几种佛教辞典),编成了《佛学大辞典》,于民国10年出版。早年在日本购得国内已经散佚的唐释慧琳撰《一切经音义》(100卷)和辽释希麟撰《续一切经音义》(10卷)两书,他据此编为《一切经音义汇编》,石刻重印广为流传。又选辑道教经籍100种,编成《道藏精华录》,于民国 11年出版。后又撰写《老子道德经笺注》,于民国16年印行。
1912年起,丁福保正式着手翻译【织田佛教大辞典】,编纂《佛学大辞典》。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佛学大辞典》“自序一”中,他说自己为编纂这部辞典“摒弃一切,痛自淬厉”,“沉面濡首,至忘寝食”。在编纂的过程中,他参考了日本织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编的多种佛教辞典。至1919年,丁福保终于完成了《佛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1922年,《佛学大辞典》由上海医学书局正式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部新式佛学辞典,此书辑录佛学词条三万余,360多万字,内容广泛,基本上囊括了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佛学大辞典》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如“名数”、“物名”、“地名”、“书名”、“人名”、“术语”、“杂语”、“譬喻”、“故事”、“仪式”、“图象”等,然后解释其词义,徵引其出处。凡一辞有多义者,则依次列出,有的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术语、人名、佛典等,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以便检阅原书。此外,该辞典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颇便检索。
丁福保还钻研《说文解字》,历时30年,汇集182种、1036卷注释和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以许慎的原书次序为纲,编辑成《说文解字诂林》,具有查阅一字而各家论说齐备的功用,于民国17年出版。次年,翻造上海大通路瑞德里的旧居后,取名“诂林精舍”。后继续汇集有关《说文解字》的其他46种论述,于民国20年编印《说文解字诂林补遗》,并编写了《六书正义》《说文钥》等数种文字学的著作。丁福保还喜爱收藏和研究古钱币,于民国27年编印《古钱大辞典》,同时出版《古泉学纲要》等著作。他整理古籍20余年,印行多种大型图书,其名声在学术文化界比医药界更为人所知晓。由于他的社会声望,曾先后在上海佛教医院、上海福幼院、世界提倡素食会、上海卫生教育社、中国医学杂志社、古钱学会等慈善机构和学术团体担任职务。
1952年11月28日,丁福保因病在上海去世,终年78岁。生前编成而未及出版的《四部总录》遗稿经其学生周云青整理后,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医药编”、 “天文编”、“算学编”、“艺术编”4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