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岭南医征略——吴粤昌著 —— 广州市卫生局1984版

吴粤昌(1915~1989)广东梅县人。1979年由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1928到广州拜名医连可觉为师,并在广东国医传习所攻读。民国23~36年先后担任韶关宏仁善堂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通晓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曾主编《曲江国医旬刊》、《广东医药旬刊》、《星群医药月刊》,著有《景天室医案》、《中医经验处方集前记》、、《解热剂》、《小儿高热病案选辑》

98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粤昌

出版社广州市卫生局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8-05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本书编著者吴粤昌老中医,幼承家学,精研中医古典著作,在中医学术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诸。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智关主编《曲江国医旬报》及《广东医药旬刊》,在国内颇有影响,抗战胜利后回广州执业,曾任两广考铨处中医检核委员,解放后,发起创办广州星群中药提炼厂,主编《星群医药月刊》,积极倡行中医科学化。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荔湾区昌华卫生院主治中医师,1979年1月曾由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指吴老于五十年代即积极搜集广东医药史料,遍及经、史子、集及府,县地方志与历代医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 8 年起,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整理,将自晋代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一千六百余年广东著名中医学家五百余人的史料,编成本书。我们认为,吴老这部编著,可以说是较完整的一部地方中医人物志,对于研 究 岭 南医派及广东历代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都将会是有所帮助的。相信读者读后也会产生同感。

吴粤昌(1915~1989),字枕戈,号景天,广东梅县人。自幼聪颖好学,民国17年(1928)到广州拜名医连可觉为师,并在广东国医传习所攻读,民国21年毕业。民国23~36年先后担任韶关宏仁善堂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卫生处中医审查委员会委员、两广考铨处中医检核委员会委员。民国36年4月在广州市万福路210号开业。1950年1月发起创办广州星群中药提炼厂,任董事长,并担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卫生委员会委员。1957年4月在广州西华路中医联合诊所任中医师。1958年参加医疗机构 大联合,先后在金花卫生所、昌华卫生院任中医师、中医主治医师。1983年8月被评定为中医副主任医师。曾当选广州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卫生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顾问等职。1987 年被美国旧金山中医药学院聘为名誉院长、客座教授。
  吴粤昌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通晓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曾主编《曲江国医旬刊》、《广东医药旬刊》、《星群医药月刊》,著有《景天室医案》、《转变期医药新生代》、《临床药典序》、《中医经验处方集前记》、《论中医发展方向》、《从新观点看中医问题》、《解热剂》、《小儿高热病案选辑》、《痢疾的各方评价》、《麻疹37例的临床疗效分析》、《麻疹外治法的理论和实践》、《眩晕初探》、《眉心重痛》、《论疫痢》、《加味白头翁汤治痢的观察》、《治疗泄泻一百例的总结》、《痢疾辨证括要》、《论痢疾的用药规律》、《论人参败毒散》、《岭南医家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痰症论》、《郁症论》、《咳症论》、《痰症辨治纲要》、《探索伤寒论中“汗”的规律》、《盗汗》、《“伤寒论”词语蠡测》、《痹症漫谈》、《试论岭南医家用药特色》、《铜琶别馆医话》、《理法方药纵横谈》、《中日医学交流史略》、《岭南医徵略》、《朱丹溪的成就》、《关于活血化瘀法的若干问题》等论文,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多次被评为市科研积极分子。1979年被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1985年荔湾区人民政府给予记功奖励,广州市人民政府发给其“从事中医工作40年以上”荣誉证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