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是朱芳圃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殷周文字释丛 ——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中华书局

朱芳圃(1895-1973),,湖南醴陵南阳桥乡人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曾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同学、同事)。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最先在著述中提出了“甲骨学”这一学术概念,并获国内外学界认可 【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用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朱氏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

38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芳圃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上书时间2020-11-17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朱芳圃(1895-1973),号耘僧,湖南醴陵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人,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民俗学家。先后就读于长沙明德小学、长郡中学,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曾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同学、同事)。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历任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毕生从事音韵、训诂及考古学研究,精通甲骨文、金文。
商品描述
主要作品编辑
编著有《孙诒让年谱》、《殷周文字释丛》、《甲骨学商史编》、《金文释丛》、《甲骨文字编》、《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等。 [1] 
主要成就编辑
最先在著述中提出了“甲骨学”这一学术概念,并获国内外学界认可 【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用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朱氏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甲骨学商史编》。同时,1934年《中法大学月刊》有李星可《甲骨学目录并序》,1935年复旦大学《文学期刊》有郑师许《我国甲骨学发现史》,此后“甲骨学”作为学科名称便广泛流行。】(见李学勤《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早年译有《日本人论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一书。
民国18年,发表《珂罗倔论谐声原则与外国学者研究古声母之结论》(《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1933年出版《甲骨学文字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甲骨学商史编》(中华书局)两书,反映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早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创当时甲骨文工具书新类型,使之成为同郭沫若、罗振玉、商承祚齐名的专家。胡厚宣称其是“很有用的工具书”。【前者集可识之字834个,较罗的《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增274字,商之《殷墟文字类编》增129字。】
从1928年至1937年,与董作宾等专家一道参加了先后对河南安阳殷墟的15次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曾主持河南大学历史系工作,开设《文字学》、《训诂学》、《甲骨学》等课程。
1941年《殷契卜叹考》发表于《学术论丛》(抗战时期创办的一个学术公开刊物)
1943年,《程瑶田年谱初稿》【(发表《河南大学学术丛刊》在第1期上),对程瑶田的生平活动与学术事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抗战至建国前,与丁乃通、张长弓、张邃青、任访秋等学者一起在河南大学开展民俗学研究。
任建国后最早的一份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前身)编委。当时参加编委编辑工作的还有郭晓棠、张邃青、宋泽生、刘绍盈、孙海波、孙作云、毛健予、史苏苑、郭人民、王存华、王云海等专家教授】
1961年12月,写成《殷周文字释丛》三卷,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曾参与对越王勾践剑的鉴定。(当时参与鉴定的共有12位国内知名专家:郭沫若、于省吾、唐兰、容庚、商承祚、徐中舒、夏鼐、陈梦家、胡厚宣、苏秉琦、朱芳圃、史树青。)
任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1963年)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1966年3月21日)
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殷周文字释丛》,是他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
1963年,患白内障,回故土养病,仍时刻不忘计划研究考证的《殷墟卜辞丛考》、《山海经补注》、《古史新铨》等。1973年9月24日,因脑溢血辞世。
1982年,弟子王珍整理出版了遗著《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但后继乏人,其“穷四十年之功所著”的遗著至今仍是草稿,未能整理出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朱芳圃(1895-1973),号耘僧,湖南醴陵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人,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民俗学家。先后就读于长沙明德小学、长郡中学,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曾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同学、同事)。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历任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毕生从事音韵、训诂及考古学研究,精通甲骨文、金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