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被民国中医认为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之一!!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伤寒大白 ——[清]秦之桢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0-1-】

秦之桢,清代医家。(上海市松江人。通经史,后以医为业。伯祖秦昌遇,为明季名医,著《症因脉治》一稿。之桢素有纂述之志。行医三十年后,潜心十载,承伯祖之遗著,编就《症因脉治》四卷(1706年)。书中症分内外伤,因分内外因,脉分虚实,治分经络。就症审因,就因审脉、定治,于内科书中,颇有影响。又撰《伤寒大白》四卷(1714年),详析伤寒诸病证治。晚年著《女科切要》,未完稿,后由门人须用恒(字晞黄)编次,、

16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秦之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上书时间2020-07-27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伤寒大白》
,伤寒著作,4卷。清代秦之桢(皇士)编撰。刊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此书意在论析《伤寒论》精深难读之内容,使之蕴义明白,故名“大白”。作者将《伤寒论》按病证归类,每项之下列原文,逐条予以阐发,并结合个人多年学术经验,对所列病证、证候之诊法、虚实变证、治疗等予以论述,方治部分补充了较多的后世效方。在4卷之前另有“总论”,介绍伤寒热病总论、伤寒诊法、三阴经病、伤寒治法宜忌等内容。认为:治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3种情况。并订正前贤注疏中之某些讹误。
书名(异名)《伤寒大白》作    者秦之桢(皇士)成书年代清归属类别中医典籍
目录
流传版本
现存版本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其顺堂陈氏刻本、康熙五十三年博古堂刻本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作者简介
秦之桢,清代医家。字皇士,一字思烜(一作垣)。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通经史,后以医为业。伯祖秦昌遇,为明季名医,著《症因脉治》一稿。之桢素有纂述之志。行医三十年后,潜心十载,承伯祖之遗著,编就《症因脉治》四卷(1706年)。书中症分内外伤,因分内外因,脉分虚实,治分经络。就症审因,就因审脉、定治,于内科书中,颇有影响。又撰《伤寒大白》四卷(1714年),详析伤寒诸病证治。晚年著《女科切要》,未完稿,后由门人须用恒(字晞黄)编次,经陈曰寿(字全五)增订成帙。
书评、序言
序一
粤稽上古,未有儒先有医。盖天生蒸民,未生后稷教稼,周公、孔子教学;先生黄帝、神农岐伯尝百草,疗疾病。良以人免夭折,始得众庶;既庶矣,然后教稼以富之,讲学以教之。则知医者救生之本,耕者养生之源,教者人伦之道也。若是则保民莫先调养民病,然后富之教之者也。于是留心医学,时切探讨。余原籍奉天,先大夫参政京华,遂居辇毂下。四方医士云集京邸,因闻天下明医出在松江。然多高隐,未得来京,未获亲逢考究。自辛卯春迁任吴阊,得见云间秦子皇士之书,名曰:《症因脉治》,施子宇瞻昆季所刻也。症分外感内伤,治分经络表里,就症以审因,就因以审脉、审治。因叹向闻松郡多明医,是书果为寿世。但因远署虞山,先生又杜门却轨,不得相朝夕。癸巳岁,开 东江,未得告竣,各工官会详申宪,奉此按松,而着书之秦子世居河上,遂讲论旬日。公余稍暇,怡息其家,见架头有《伤寒大白》、《女科切要》,词句分明,治法中病,果然大白也,切要也。此先生格致之余,晚年之悟,加以不二之心,不已之功,始得如此。越明年,会新安陈子敬敷昆季捐赀寿梓,嘱余为序。余念秦先生著作,真大功也,实能生死人免夭折者也。陈君捐金付梓,非细德也,实与施昆季保民生、济众庶者也。余故乐为之叙。
时康熙岁次甲午夏现任苏州府督理苏松水师船政海防同知年通家弟高重南氏序
序二
医,仁术也,亦危机也。精其道可以活人,不精而尝试之,盛盛虚虚,致人夭折者多矣。古之圣人,竭耳目心思之用,着书立说以诏后世,忧之至深而虑之至远也。然六气皆足以伤人,而寒之入人为最毒,人之受之者为最酷。仲景以一人之智,阐千载不传之秘,亦既方法并存常变兼举矣。后之学人,不能致察于精微,形症弗辨,经络不分,冥心胶固,执成法以施之,无能为功,反以得咎,而仲景之旨亦因以晦。皇士秦先生,云间奇士,早负宿慧,学儒者之学,贯通百家,有心济世,不以医名而业日以精,迎浮云,窥深渊,怡神消息,了然心手之间,辨乎阴阳,分乎内外,验气运之推迁,因时度宜,以不失乎人情。故其所至,癃罢以起,夭伤以愈,求治于门者屡常满;而先生闭户谢客,以数十年经历,神合百世之上,潜心考证,笔之于书。癸巳秋,余以痰得交先生,因尽读枕中秘,微言寓论追踪往哲。《症因脉治》而外,尚有《伤寒大白》一书未经行世,亟请先生付梓以传,庶几仲景之学复明,而先生之道日及于远,是亦生民之大幸也。
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夏月新安陈懋宽书于珠溪别业
序三
天时有寒暑,地气有燥湿,人生其间,服食起居一不得其中,不能无病,病思医医则欲其必生。虽然余谓医能生人,亦能伤人。何则?盖医与孺一理也,儒理未明,则拘掌陈迹,无论未读古人之书,即取诸名家书而尽读之,不能融洽其理,辄昧昧焉虚实未审,攻补乱投,虽、苓、参、术不善用之亦为鸩毒。夫医之为道,理甚微,旨甚奥,非殚其精思,搜其体要,不可以尝试也。云间向多明医,余幼时即知有秦景明先生为一代神手,年来余以胸膈之证久未能痊,每思安得若人与之同时,必有善治之法。今秋得与其从侄皇士之交,接膝而谈,言言探本,闻其论议,便觉跃跃欲起。因知皇士先于儒理精通,故合之于医,洞若观火,真非俗下所能窥见一斑者也。夫秦子挟活人之技,而四方交书走币迎谒者踵相接,使遨游南北之间,晋接王公之第,声价可与良相等。乃闭门谢客,立意着书,焚膏继晷,徒自苦何为者?秦子曰:医,济人者也。济人而不能疗一时之病,余心歉然;济人而不能疗天下后世人之病,余心亦歉然。宁以求名,宁以市利哉!于是汇簇书,阐发症因延医,施子宇瞻昆季镌刻公世。今又融贯外感之原委,神明其用药之精微,补先辈所未足,辨前注所偶讹,名曰《伤寒大白》,复得敬敷陈子付之剞劂,此真不朽之盛事矣。余遂历览诸刻,不特景明先生有其真传,并岐轩以下诸名家无不赖以大白矣。是书行,虽天有寒暑,地有燥湿,人或为戾气所感,亦可以调和而无恙。医必若是,而始能生人,能生世世之人,岂儒理不明拘牵陈迹可以尝试乎!然而秦子之心苦矣,秦子之功大矣。乐而为之序。
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秋九月望赐进士出身年家眷弟程白山氏序
章节目录
总论
伤寒热病总论
验舌色论
验口唇论
验二便论
辨脉论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三阴经热病论
三阴经寒病论
阴症似阳论
阳症似阴论
宜发表论
忌发表论
宜清里论
忌清里论
宜和解论
忌和解论
宜吐法论
忌吐法论
宜温经论
忌温经论
宜攻下论
忌攻下论
宜消导论
忌消导论
宜补虚论
忌补虚论
误下不宜再下论
卷一
恶寒
发热
寒热
身痛
头痛
项强
咽痛
卷二
似疟
潮热
烦躁
谵语
发狂
呕吐
喘逆
身重
身痒
头眩
口渴
口燥
唇焦
衄血
蓄血
下血
卷三
无汗
自汗
头汗
盗汗

不得卧
发黄
面赤色
胸满
胁满
心下满
结胸
痞满
咳逆
呃逆
腹痛
卷四
下利
小便不利
大便秘结
合病
并病
坏症
昏冒
热入血室
不语

温病
疫病
夹食
痉病
阴厥阳厥
足冷
内容简介
书首列总论,述辨证治法。认为治伤寒当分表邪、里邪及兼有表里之邪;其经验谓“伤寒表里轻重,验舌色亦得大半”,因立“验舌色论”,以白、黄、黑、燥、滑五种舌为辨;并认为伤寒之表里轻重,可验口唇以判断。另有“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其论治法,按发表、清里、和解、涌吐、温经、攻下消导、补虚八类,阐述其宜忌。卷一至卷四分述恶寒、发热、潮热、烦躁、自汗、下利等各种伤寒病证,每证先述病机,次论辨证,再论治法宜忌,后列原文、相宜方剂及其加减变化。秦氏以自己多年所得,对外感之原委、虚实之变证、攻补之施治、前注之讹误加以论述,文字简明,使人能执简驭繁。
影响评价
对《伤寒论》学习最有参考价值的医书
[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