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读诸子札记—— 陶鸿庆著 : 中华书局 1959年[0-0-C]

清末陶鸿庆(1859一1918年) 撰。鸿庆字□石,号□斋,江苏盐城人。平生著述有《左传别疏》《读通鉴札记》《读诸子杂记》。是书为作者二十九岁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居田忧时撰成。自《序》说:“雨中(光绪二十二年)仲春,遭太恭人之戚,复《仪礼·丧服》以下,,《戴记·□弓》《曾子问》诸篇,研究注疏,参稽众说,意有未安,笔之简首。

38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10.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鸿庆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上书时间2020-02-28

评价35好评率 100%

  • 包装仔细 12
  • 发货速度快 11
  • 物流很快 11
  • 值得信赖 10
  • 品相不错 10
  • 非常满意 10
  • 价格实惠 9
  • 品相超预期 8
  • 服务态度好 8
  • 物超所值 8
查看全部评价

北极书局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本书杭州老照片由美国杜克大学特藏图书馆授权——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 西湖百象 —介绍了作者几乎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和西湖的众多景点,拍下了数以百计表现杭州人文景观的照片。作者于1917—1919年间在杭州所拍摄的一组老照片,总数约有两百张。【0】
本书杭州老照片由美国杜克大学特藏图书馆授权——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 西湖百象 —介绍了作者几乎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和西湖的众多景点,拍下了数以百计表现杭州人文景观的照片。作者于1917—1919年间在杭州所拍摄的一组老照片,总数约有两百张。【0】 ¥96.00
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 马禹安——辛铭金 等——
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 马禹安——辛铭金 等—— ¥298.00
名老中医畅平医论医案 ——
名老中医畅平医论医案 —— ¥298.00
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学术年会资料选编(1980)
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学术年会资料选编(1980) ¥298.00
成方新用治验大全—
成方新用治验大全— ¥298.00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588.00
医学求真——吴考槃 ——中医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医学求真——吴考槃 ——中医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298.00
十三方多为铃医不传之秘,师传徒受,各有隐藏,世人甚至历代诸多医家都不能窥其全貌。张觉人先生历数十余年,广为搜求诸方,将所搜集的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辑成《外科十三方考》一书。本书内容翔实,将十三方的药味组成、丹药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药禁忌等丹家不传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均一一披露
十三方多为铃医不传之秘,师传徒受,各有隐藏,世人甚至历代诸多医家都不能窥其全貌。张觉人先生历数十余年,广为搜求诸方,将所搜集的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辑成《外科十三方考》一书。本书内容翔实,将十三方的药味组成、丹药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药禁忌等丹家不传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均一一披露 ¥888.00
高鼓峰的奇处!全书辑评清代著作4种,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四明医案》;吕用晦《东庄医案》;董废翁《西塘感症》—“四明心法”,概述高氏诊法、脉义、方论、药论,类述各类各种症候的辨治方法,皆出自高氏临床经验,多独到之见。卷四为“四明医案”,为高氏所治28则疑难症的临床记录,皆有独到见解。卷五“东庄医案”为吕用晦临床治验笔记,吕氏明于理而善变通,与高氏治验,可相互发明。
高鼓峰的奇处!全书辑评清代著作4种,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四明医案》;吕用晦《东庄医案》;董废翁《西塘感症》—“四明心法”,概述高氏诊法、脉义、方论、药论,类述各类各种症候的辨治方法,皆出自高氏临床经验,多独到之见。卷四为“四明医案”,为高氏所治28则疑难症的临床记录,皆有独到见解。卷五“东庄医案”为吕用晦临床治验笔记,吕氏明于理而善变通,与高氏治验,可相互发明。 ¥388.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清末陶鸿庆(1859一1918年)
撰。鸿庆字□石,号□斋,江苏盐城人。平生著述有《左传别疏》《读通鉴札记》《读诸子杂记》。是书为作者二十九岁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居田忧时撰成。自《序》说:“雨中(光绪二十二年)仲春,遭太恭人之戚,复《仪礼·丧服》以下,《戴记·□弓》《曾子问》诸篇,研究注疏,参稽众说,意有未安,笔之简首。今年(二十四年)三月,大祥礼成,取所记录,删润存存,若为前儒所已及者汰之”。今览是书,所论专丧祭一礼,于其它礼制无涉。卷一至卷三为《仪礼》,所载仅《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辙》等篇,卷四至卷五所载仅《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 ......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