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收藏~~~~~~~~~1938年 盛锡福广告 【尺寸39*27厘米】 此系老字号盛锡福在临时售货处的广告,非常罕见!
¥
2800
九品
仅1件
作者盛锡福
出版社天津福华印务局
出版时间1938-01
版次1
印刷时间193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它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14-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转载~ 刘锡三命名的厂名“盛”字是希望买卖茂盛,“锡”字是取刘锡三名字中间的一个字,“福”字是因为刘锡三乳名叫“来福”,是祝福吉祥之意。商标是在盛锡福三个字下面,用草笠连成环形,中间三顶帽子呈“品”字形,下面是“三帽商标”四个字,从上往下顺着一念,刚好就是“锡三”二字。厂名和商标正合锡三之名。总的含义是锡三创办的盛锡福、制造的“三帽”牌帽子繁盛不衰,让他的名字永远与帽庄一起长存。 创办 在中国,提起盛锡福帽厂,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其前身却是称盛聚福帽庄,创办人叫刘锡三。刘是山东掖县沙河镇人,少时他经人介绍到青岛一家外国饭店里当茶房,学会不少英语,后又到美商美清洋行当练习生,学会出口草帽辫业务,因聪明能干,不久升为职员,他仍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攻读英语。 1911年,刘锡三与其表兄芮某合资,在天津估衣街租了一间门面,开设了一家帽庄,取名“盛聚福”,以制作、出售草帽为主,生意做得很顺手,但1922年爆发了直奉战争,打了两年,由于社会动荡,刘锡三便将帽庄迁进了法租界天增里,租了一间楼房门面,楼下作为门市部,楼上当作坊,由四五个工人制作草帽,由于草帽成本低,售价也就便宜,所以销路逐渐也打开了,业务也越做越大。但在1925年,芮某病故,刘锡三独资经营,此时的盛聚福在天津已是小有名气,为求更好的发展,刘锡三撇下原来较小的店址,通过一位亲戚刘子山(东莱银行股东),租用了东莱银行产业的两层楼房,将帽店迁至新址,扩大经营,改名为“盛锡福”帽庄,并向工商部注册,以“三帽”为商标,将锡山两字包括在商标图案之内,表示了个人发展企业的抱负。这时刘还在美清洋行兼职,暂由史训亭为代理人,后因帽店需要人负责,他这才辞去美清洋行职务,专营帽庄。 发展 那时社会上流行一种日本硬平顶草帽,其原材料用的是中国出产的草帽辫加工制成,然后再向中国出口销售,由于样式新颖,颇受中国市民青睐,销售势头好,获利很大,相比之下,盛锡福的草帽就稍逊一筹了。刘锡三见状很着急,于是他就改用普通漂白草帽辨,制成硬平顶草帽推向市场。不久,又从一法商手中购得转让的折式草帽机器,改用机器制作硬平顶草帽,同时花高薪从青岛请来漂白技师周绍熙,狠抓产品质量,很快不仅产量增多,而且质量也大为改观,价格又比日本的硬平顶草帽低廉,很快赢得社会欢迎,销路极好,获利也随之越来越多。到1926年,三年大结账时,竟获纯利十万多元(银币),不仅把日本货排挤出中国市场,而且盛锡福的资金也充裕起来。此时,社会上妇女时兴戴草帽,刘锡三抓住时机,聘请了一位白俄女人为设计师,设计制出的女式草帽,式样新、质量好。同时不忘对外宣传(开展广告活动),顿时畅销国内外。刘锡三趁热打铁,抽出部分资金增设了一个进出口部,办理进口澳洲羊毛,供本厂作呢(礼)帽原料,出口草帽辫,兼营其他贸易。由于业务发展壮大,又在法租界天祥市场内设立了第一分销处。 正当刘锡三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不料在1927年秋,盛锡福发生了一场火灾,全厂机器设备和原料、成品,以致半成品全部毁于大火。盛锡福受到重创,但刘锡三并不灰心气馁,他一面租赁了三间门面的楼房重整旗鼓,楼下卖货,楼上为制帽作坊,暂时维持现状。另一方面则向承保火险的法国保险公司交涉,要求赔偿。谁知保险公司不但不肯赔偿,反而倒打一耙,称盛锡福是自己放火肇事,并买通了法国工部局抓走几名“放火犯”,刘锡三及工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摆出了大量确凿证据,揭穿了保险公司的阴谋,终于迫使保险公司如数赔偿了损失。 鼎盛期 这次盛锡福共获得赔款10万元,刘锡三又从东莱银行贷款18万元,重新在废墟上建起了一座五层楼的盛锡福帽厂,对损坏的机器设备进行一番修理,又添置了一部分,生产慢慢恢复起来。由于刘锡三的勤奋,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生产的草帽质量好,价格又低,所以盛锡福的经营很快恢复到了以往的盛况。 1931年,刘锡三鉴于硬平顶草帽和女式草帽流行多年,已有些过时,便别出心裁地首创用各式毛绒、棉线与棕丝帽辫,制成各式帽子。式样既漂亮又新颖,特别受人欢迎,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南洋。他又增设了通帽工厂、印刷工厂、毡帽工厂。1934年复建成毡帽胎工厂,自制呢帽胎,主要生产三角式、流行式和一部分礼式毡帽。接着又以高薪从上海聘来有经验的制帽胎技师陈世皋和华孚制帽厂的技师张志谦,来厂指导生产。由于改进了工艺,因而料高工精,色泽漂亮,受潮后帽子也不变形,颇有独到之处,因而驰名中外,多次获奖。到了抗战前夕,盛锡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除在法租界梨栈大街设立第二分销处以外,又在北平、南京、上海、武汉、重庆、青岛、济南、徐州等地先后设立分号。各分号除经销总厂生产的帽品外,还在当地采购部分杂帽,以补充总号的不足,同时又吸收各地市场的信息,搜集技术情报,使盛锡福改进旧产品,创制新产品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同行。此时盛锡福生产的各式帽子,以草帽和呢(礼)帽为主,其他四季帽品,种类繁多,质量地道,销路日增,全年生产各种帽子达45万顶。 一落千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一场空前浩劫之中,盛锡福当然也未能幸免,由于战争,业务一落千丈,出口生意完全停止,生产的高级金丝草帽根本无人问津,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即使漂白平顶草帽也因防空关系而销不出去,只好染成灰色,美其名曰“防空草帽”,加上各项账款收不进来,严重影响了三年大账的结算,刘锡三内外交困,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不料国民党政府又挑起了内战,盛锡福生意更加萧条,勉强支撑了两年,1948年以后日子更难过,工人的工资都难以支付,陷入了极度困难境地。 1948年,刘锡三去了台北经营盛锡福分号,其长子刘大奎不久又去了香港经营广和贸易行,天津盛锡福总店由次子刘洪杰负责继续经营。 新生 天津盛锡福总店从1953年开始,由于向少数民族地区销售呢(礼)帽,并开始加工军工用毡,以及为土产公司加工草制品,开始慢慢恢复了元气。1956年公私合营后,因业务增加而有所发展,职工达四百多人。文革中改名人民帽厂,1980年恢复盛锡福字号。 《江南时报》 (2006年01月22日 第八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