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

68 8.5折 8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淮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睿 著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12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16163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一般,内页有划痕字迹
商品描述
实用型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睿 著
  •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9417384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铜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周睿多年研究成果,主要以中国书法美学与士人精神传统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士人精神传统对书法主体的塑造、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价值范畴体系、士风更迭与书风嬗变、书法向现代性转换的历程及方向、西学之于书法美学的意义等进行深入解析,从思想和形式上探讨士人精神传统与中国书法美学问题。
【作者简介】
  周睿,女,1973年出生,贵州桐梓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书画美学理论研究及教学。“中国美术史国家精品课程”书法史项目负责人。已出版专著《儒学与书道——清代碑学的发生与建构》《美曰载归——在美学与书法之间》,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009
一、中国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士人精神传统的密切关系/010
二、20年来书法美学理论的主要问题/016
三、西学之于书法美学的意义/028
第一章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033
第一节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034
一、汉字素材的审美性/034
二、书体规范与高度成熟的法度/037
三、抽象形式美、律动感与丰富的审美风格/038
第二节书肇于自然,契于无为/040
一、中国古代的宇宙认识模式和自然观:阴阳,五行,气/040
二、书法的发生与境界追求:肇于自然,契于无为/057
第三节书乃心画/062
一、两汉对书法本体之心源的初步阐发/062
二、东晋书论对创作心理的揭示/063
三、南朝、唐代书论中“形质”与“神采”的对举/064
四、唐代书论对志趣、情性、意兴的关注/065
五、宋元至明清书论的高度心性化/067
第四节辩证统一的中和思维/073
一、中国古代的“中和”思想/073
二、孙过庭《书谱》的辩证思维/077
三、项穆《书法雅言》的“中和”观/080
四、刘熙载《书概》的辩证中和思维/083
第五节坚质浩气、高韵深情的精神境界/086
第二章士人精神传统对书法主体的塑造/089
第一节儒家思想及其对审美精神的塑造/090
一、“儒”与“儒家”之别/091
二、儒家之“仁”/092
三、儒家之人生修养与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095
四、儒家之人格追求——君子儒,士/097
五、儒家思想对审美精神的塑造/099
第二节道家思想及其对审美精神的塑造/116
一、“道”的多层次意义/118
二、自然,无为,虚静/123
三、道家之修养方法和人格理想/125
四、道家思想对审美精神的塑造/127
第三节佛教思想及其对审美精神的塑造/139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核心问题/139
二、佛学宗趣/141
三、禅宗要旨/144
四、儒、道、佛比较/147
五、佛教对审美精神的塑造/149
第四节传统心性论与书法性情观/158
一、道家心性论在书论中的转化/158
二、儒家心性论在书论中的转化/160
三、佛教心性论在书论中的转化/163
四、传统心性论对书家性情修养观的塑造/165
第五节对书法主体之现代人格的反省/172
一、书法主体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历史演变/172
二、书法主体之现代人格的主要观念和行为表现/173
三、书法主体之传统人文内涵对现代人格的批评与纠正/177
四、书法主体之人文使命及书法教育的信仰支撑意义/179
第三章书法创作论/181
第一节书法创作动因及条件/182
一、抒发情志/182
二、畅神游戏/183
三、经世致用/185
四、创作条件与环境/186
第二节书法创作心理/188
一、虚静精专/188
二、心意与用笔/189
三、想象与构思/190
四、兴发与灵感/192
第三节历代书论技法提要/195
一、笔法/195
二、墨法/200
三、字法(结体)/205
四、章法/211
五、法与变,熟与生/213
六、天然与工夫/215
第四章书法审美价值范畴体系/217
第一节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逻辑体系和鉴赏方式/218
一、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逻辑体系/218
二、中国审美鉴赏方式的形成与方式/220
第二节书法审美价值范畴体系/223
一、筋骨、血肉、肥瘦、疏密/223
二、势、态、正、奇/229
三、气骨、风骨/238
四、神、韵/242
五、意境论/250
六、历代书品/280
第三节代表性书法审美范畴内涵阐释/287
一、“自然”的显隐/287
二、“心”的维度/299
三、“姿媚”的兴衰/310
四、“清”的丰赡意蕴/320
五、“逸”的双重品格/333
六、“古法”与“古意”/345
第五章士风更迭与书风嬗变/355
第一节魏晋风度与逸美书风/356
一、士族文人的生命气质和审美追求/356
二、玄学——尚清虚的智慧/364
三、人物品藻之风/366
四、魏晋南朝书法的审美趣向:清逸妍媚/371
第二节唐代文儒与盛世书法/375
一、唐代文儒的演变:从偏文到偏儒/375
二、文学化社会的审美趣向/383
三、盛世书法的多元面貌/389
四、唐书尚法/394
第三节宋代士风与尚意书法/400
一、宋代士人人格的重建/400
二、宋代士人的理想境界:平淡/404
三、尚意书风——旷达与狂狷/405
第四节元代文化逆境中的复古书风/413
一、元代文人的生存困境与思想危机/413
二、赵孟頫的从政态度:通达与隐忍/414
三、赵孟頫的文化使命:复古以中兴/415
第五节明代心学与中晚明书法变革/419
一、明代严苛的政教及文艺精神的发展趋势/419
二、阳明心学与士人风骨/421
三、狂狷人格与书法创变/423
第六节清代士风与尚碑运动/429
一、清前中期的士风与碑学的崛起/429
二、晚清大变局下的士风与碑学的再鼓吹/438
结语书法向现代性转换的历程及方向/445
一、书法现代性的四个阶段/446
二、形式主义的凸显和误区/450
三、洞悉碑帖相争的内因,彰显东方人文立场/451
四、“民间书法”的思想历程与儒家文化的复兴/452
五、景观社会的操纵逻辑与书法的真实追求/454
六、后古典时期的书法精神——天道与人道的召唤/455
参考文献/457
后记/46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一般,内页有划痕字迹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