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册)

58.8 2.2折 268 八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树茁、靳小怡、王跃生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02-22-2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韵江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树茁、靳小怡、王跃生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76179
  • 定价 2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08页
  • 字数 119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并凝练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攻关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书中利用多次专项社会调查数据和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了性别失衡如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揭示当代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形成机理,提出解决与性别失衡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人口问题的国家战略以及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树茁,男,1963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199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等。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关爱女孩行动”专家组副组长、联合国人口基金一中国国家项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人口组专家。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教育部2004年“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主要从事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等领域的研究。
靳小怡,女,1973年生,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主要从事婚姻家庭制度、婚育观念与行为、家庭养老、城乡人口迁移等方面的研究。
王跃生,男,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制度人口学、人口社会学和历史人口学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社会变革与人口行为变动方面的研究。1996-97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04年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
【目录】
第一篇 本书研究背景介绍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0003
第二章 研究设计/0008
  第一节 总体研究范式/0008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0014
  第三节 技术路线/0021
  第四节 数据/0024
第三章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0027
  第一节 项目活动概况/0027
  第二节 调研与数据库建设/0028
  第三节 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0033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创新与宣传倡导/0034
  第五节 构建公共政策实践平台/0037
  第六节 构建国际合作网络/0039
  第七节 人才培养/0039
  第八节 推进学科建设/0040
  第九节 学术会议与交流/0040
  第十节 总结/0042
第四章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理论观点/0044
  第一节 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概述/0044
  第二节 主要研究发现和重要理论观点/0047
第五章 研究成果的对策建议/0083
  第一节 性别失衡治理工作的整体战略与政策建议/0083
  第二节 改善大龄未婚男性及其家庭脆弱性的政策建议/0090
  第三节 降低与阻断性别失衡风险传导放大的政策建议/0093
第六章 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0097
  第一节 项目成果的学术评价/0097
  第二节 公共政策成果评价/0098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与媒体宣传/0099
  第四节 研究成果的国际评价/0101
第七章 研究总结/0103
  第一节 总结/0103
  第二节 各研究报告总结/0105

第二篇 性别失衡态势分析
第一章 研究设计和数据评估/0113
  第一节 背景和研究设计/0113
  第二节 数据质量评估/0118
第二章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0127
  第一节 总人口性别比和分年龄人口性别比/0128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0130
  第三节 人口性别结构的驱动因素分解/0135
  第四节 小结/0139
第三章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态势/0141
  第一节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发展态势/0141
  第二节 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因素分析/0153
  第三节 小结/0161
第四章 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0163
  第一节 引言/0163
  第二节 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人口转变模式/0164
  第三节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阶段特征/0168
  第四节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区域类型/0170
  第五节 小结/0175
第五章 三十年来的缺失女性估计/0178
  第一节 研究方法/0180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评价/0182
  第三节 缺失女性数据估计/0183
  第四节 结果和讨论/0185
第六章 婚姻挤压、终身未婚比例和初婚年龄/0187
  第一节 研究背景/0187
  第二节 研究方法/0189
  第三节 数据收集/0192
  第四节 结果/0195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0198
第七章 大龄未婚男性的测度、特征和态势/0200
  第一节 大龄未婚男性的测度:方法和依据/0201
  第二节 大龄未婚男性的特征/0214
  第三节 大龄未婚男性的态势/0218
  第四节 小结/0227
第八章 中国未婚男性的生存水平、模式和家庭生命周期/0229
  第一节 未婚男性的生命表分析/0230
  第二节 未婚男性的生存模式/0238
  第三节 大龄未婚男性与其父母的家庭生命周期/0242
  第四节 小结/0253
第九章 性别失衡下大龄未婚男性与人口发展趋势预测/0255
  第一节 预测思路/0257
  第二节 预测方法/0259
  第三节 预测方案和基础数据/0263
  第四节 中国未来大龄未婚男性预测/0275
  第五节 性别失衡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0284
  第六节 小结/0290
第十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0291
  第一节 主要结论/0291
  第二节 政策建议/0295
  第三节 主要贡献/0297
  第四节 研究展望/0300
参考文献/0302
附录1/0319
附录2/0325
附录3/0335

第三篇 性别失衡下的婚姻、家庭与养老
第一章 绪论/0345
  第一节 男性大龄未婚、老年失婚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考察/0345
  第二节 本项研究的主旨/0357
  第三节 调查地区概况/0360
  第四节 田野调查组织/0364
第二章 赤城县男性大龄未婚问题及其成因分析/0368
  第一节 大龄未婚男性问题基本表现/0368
  第二节 男性大龄未婚问题成因探究/0372
  第三节 可能成为大龄未婚或失婚者的男性/0378
  第四节 男性大龄未婚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0388
  第五节 结语和讨论/0395
第三章 大龄未婚男性基本状况/0399
  第一节 数据、方法与分析框架/0400
  第二节 个体素质/0401
  第三节 工作、职业与流动/0406
  第四节 收入来源与收入水平/0408
  第五节 结语与讨论/0411
第四章 大龄未婚男性的议婚经历、认知与计划/0413
  第一节 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0414
  第二节 议婚经历/0415
  第三节 议婚认知/0420
  第四节 未来婚姻期望/0422
  第五节 议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0424
  第六节 结语与讨论/0426
第五章 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交往/0428
  第一节 交往网络/0428
  第二节 交往方式/0434
  第三节 与异性交往状况/0440
  第四节 与村民交往感受/0441
  第五节 结语与讨论/0447
第六章 大龄未婚男性的家庭关系和生存方式/0449
  第一节 父母存世状况及关系水平/0449
  第二节 多兄弟家庭大龄未婚者的生存方式/0455
  第三节 大龄未婚者的养老义务履行和自身养老安排/0458
  第四节 大龄未婚者和老年失婚者居住方式比较分析/0466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0469
第七章 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0471
  第一节 数据和研究方法/0472
  第二节 大龄未婚男性生活质量状况/0474
  第三节 大龄未婚男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0477
  第四节 结语与讨论/0484
第八章 总结和讨论/0486
  第一节 研究结论/0486
  第二节 政策建议/0493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0494
  第四节 研究不足/0496
参考文献/0498

第四篇 性别失衡下的脆弱性、失范与安全
第一章 绪论/0505
  第一节 研究背景/0505
  第二节 研究设计/0519
第二章 社会调查与数据/0530
  第一节 调查背景与调查目标/0530
  第二节 调查地简介与选择依据/0531
  第三节 调查构成/0533
  第四节 调查内容要点/0534
  第五节 各类样本的抽样原则/0535
  第六节 调查执行(时间、组织者与合作者)/0539
  第七节 分类的实际样本规模/0540
  第八节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0542
第三章 性别失衡下的基本生活脆弱性/0545
  第一节 数据与方法/0545
  第二节 基本生活脆弱性表现特征/0549
  第三节 基本生活脆弱性的比较分析/0552
  第四节 基本生活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分析/0561
第四章 性别失衡下的家庭脆弱性/0564
  第一节 农村未婚男性的成婚困境与婚姻策略/0564
  第二节 性别失衡下农村家庭的婚姻质量与婚姻暴力/0586
  第三节 性别失衡下农村家庭的养老现状与困境/0598
第五章 性别失衡下的社会融合脆弱性/0610
  第一节 资料来源/0610
  第二节 变量设置与分析方法/0611
  第三节 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社会融合的影响/0612
  第四节 地域差异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的影响/0618
第六章 性别失衡下的个人失范/0625
  第一节 数据与方法/0625
  第二节 性别失衡下的心理失范/0628
  第三节 性别失衡下的行为失范及倾向/0630
  第四节 性别失衡下的婚姻价值观念失范/0632
第七章 性别失衡下的个人与社区安全/0634
  第一节 性别失衡下个人的社会安全感/0634
  第二节 性别失衡下的“光棍”聚集对社区安全感的影响/0639
第八章 总结/0646
  第一节 研究结论/0647
  第二节 政策建议/0658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0660
  第四节 研究展望/0665
参考文献/0667

第五篇 性别失衡下的社会风险及其传导放大
第一章 绪论/067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0677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0681
  第三节 研究设计/0684
  第四节 数据与方法/0687
第二章 性别失衡下的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0690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与历史经验/0690
  第二节 现实探索性发现:婚姻与心理福利/0701
  第三节 现实探索性发现:大龄未婚男性与风险性行为/0717
  第四节 现实探索性发现: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与公共安全/0733
第三章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的系统识别/0756
  第一节 性别失衡下宏观社会风险的系统识别/0756
  第二节 性别失衡下微观个体失范风险的识别/0765
  第三节 性别失衡下宏观和中微观社会风险的系统总结/0786
第四章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0791
  第一节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放大的机制模型/0791
  第二节 性别失衡下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放大/0804
第五章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的传导与突变机制/0817
  第一节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的传导机制/0817
  第二节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的突变机制/0840
第六章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的阻断与治理/0854
  第一节 理论基础/0854
  第二节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的治理/0862
  第三节 性别失衡社会风险放大途径的阻断与治理/0868
第七章 总结/0874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0874
  第二节 政策建议/0877
  第三节 研究展望/0878
参考文献/0881

第六篇 性别失衡治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绪论/0909
  第一节 研究背景/0909
  第二节 概念界定/0914
  第三节 研究框架/0918
第二章 性别失衡治理的制度分析/0921
  第一节 性别失衡原因的文化制度分析/0921
  第二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制度环境分析/0933
  第三节 性别失衡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0948
  第四节 小结/0967
第三章 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分析/0970
  第一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政策博弈/0970
  第二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路径选择/0985
  第三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反应:关爱女孩行动/0999
  第四节 东部县区级政策治理实践——居巢/1012
  第五节 西部县区级政策治理实践——郾城/1020
  第六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1029
  第七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满意度分析/1039
  第八节 小结/1047
第四章 性别失衡的治理模式/1050
  第一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模式识别/1050
  第二节 东部省级治理模式——浙江/1063
  第三节 西部省级治理模式——陕西/1072
  第四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模式比较/1087
  第五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模式总结/1103
第五章 性别失衡公共治理的框架与战略/1113
  第一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绩效评估/1113
  第二节 走向公共治理/1119
  第三节 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社会管理整体性治理框架/1131
  第四节 战略设计/1139
  第五节 政策建议与工作计划/1143
  第六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1151
  第七节 研究展望/1156
参考文献/115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