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 推拿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推拿学(第2版)

5.28 1.2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继红、龚利 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1

装帧平装

货号C16-09-09

上书时间2024-05-18

书香韵江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继红、龚利 编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1
  • ISBN 978754784412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内容简介】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辅助器具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与应用规律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本教材由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推拿的发展历史、临床运用基础、经络腧穴(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和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等基础知识;中篇为技能篇,主要介绍了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下篇为治疗篇,主要讲述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儿科疾病中推拿疗效较好的53种疾病的治疗;下篇为附篇,主要讲述保健推拿,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使用本教材时,建议以讲授、操作示范和功法手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临床,学、练、用并重。

【作者简介】

主编王继红,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推拿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推拿学教研室主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龚利,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承担多项国J级科研项目,2016年6月获上海市医师协会“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目录】

上篇基础篇

 

第一章概论3

 

第一节推拿学的发展简史 /  4

 

一、 春秋战国时期  / 4

 

二、 秦、汉、三国时期  / 4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 4

 

四、 隋、唐时期  / 5

 

五、 宋、金、元时期  / 5

 

六、 明代  / 5

 

七、 清代  / 6

 

八、 近代  / 6

 

九、 现代  / 6

 

第二节推拿学的特点 /  7

 

一、 推拿学的思维特点  / 7

 

二、 推拿学的技术特点  / 8

 

三、 推拿学的学习方法  / 8

 

第二章推拿临床运用基础10

 

第一节推拿的治疗原则 /  10

 

一、 治病求本  / 10

 

二、 扶正祛邪  / 11

 

三、 调整阴阳  / 12

 

四、 因病、因时、因地和因人制宜  / 12

 

第二节推拿的治疗方法 /  14

 

一、 温法  / 14

 

二、 通法  / 15

 

三、 补法  / 15

 

四、 泻法  / 15

 

五、 汗法  / 16

 

六、 和法  / 16

 

七、 散法  / 16

 

八、 清法  / 16

 

第三节推拿的作用原理 /  17

 

一、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 17

 

二、 推拿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  / 18

 

第四节推拿治疗的基本知识 /  22

 

一、 推拿体位  / 22

 

二、 推拿介质  / 23

 

三、 推拿的适应证  / 24

 

四、 推拿的禁忌证  / 25

 

五、 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 25

 

第五节推拿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26

 

一、 疼痛加重  / 27

 

二、 皮下瘀斑  / 27

 

三、 皮肤擦伤  / 27

 

四、 疲乏  / 27

 

五、 晕推  / 27

 

六、 脱位  / 27

 

七、 骨折  / 27

 

第三章经络与腧穴28

 

第一节经络 /  28

 

一、 概述  / 28

 

二、 十二经脉  / 28

 

三、 奇经八脉  / 30

 

四、 十五络脉  / 30

 

五、 十二经别  / 30

 

六、 十二经筋  / 31

 

七、 十二皮部  / 31

 

第二节推拿常用腧穴 /  31

 

一、 腧穴的治疗作用  / 32

 

二、 腧穴的定位方法  / 32

 

三、 成人推拿常用腧穴  / 34

 

四、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 39

 

第四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55

 

第一节触诊及压痛点检查 /  55

 

一、 头面胸腹部压痛点  / 56

 

二、 躯干部压痛点  / 56

 

三、 上肢部压痛点  / 57

 

四、 下肢部压痛点  / 57

 

第二节脊柱活动范围的检查与测量 /  58

 

一、 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 58

 

二、 腰椎的正常活动度  / 58

 

第三节伤科常用特殊检查 /  59

 

一、 头面部  / 59

 

二、 胸腹部  / 59

 

三、 脊柱部  / 59

 

四、 上肢部  / 62

 

五、 下肢部  / 63

 

第四节神经系统检查 /  65

 

中篇技能篇

 

第五章推拿功法69

 

第一节少林内功 /  69

 

一、 基本裆势  / 70

 

二、 基本动作  / 72

 

第二节易筋经 /  78

 

一、 韦驮献杵势  / 79

 

二、 横担降魔杵势  / 79

 

三、 掌托天门势  / 80

 

四、 摘星换斗势  / 80

 

五、 倒拽九牛尾势  / 81

 

六、 出爪亮翅势  / 82

 

七、 九鬼拔马刀势  / 83

 

八、 三盘落地势  / 83

 

九、 青龙探爪势  / 84

 

十、 卧虎扑食势  / 85

 

十一、 打躬势  / 86

 

十二、 掉尾势  / 86

 

第六章推拿手法88

 

第一节概述 /  88

 

一、 手法的概念  / 88

 

二、 手法的要求  / 88

 

三、 推拿手法的作用、命名与分类  / 90

 

第二节成人推拿手法 /  91

 

一、 摆动类手法  / 91

 

二、 摩擦类手法  / 95

 

三、 挤压类手法  / 100

 

四、 叩击类手法  / 107

 

五、 振动类手法  / 110

 

六、 运动关节类手法  / 112

 

第三节小儿推拿手法 /  127

 

一、 按法  / 127

 

二、 摩法  / 128

 

三、 掐法  / 128

 

四、 揉法  / 128

 

五、 推法  / 129

 

六、 运法  / 130

 

七、 捏法  / 131

 

八、 擦法  / 131

 

九、 捣法  / 132

 

十、 黄蜂入洞  / 133

 

十一、 打马过天河  / 133

 

十二、 开璇玑  / 133

 

十三、 按弦走搓摩  / 133

 

十四、 水底捞明月  / 134

 

十五、 总收法  / 135

 

下篇治疗篇

 

第七章伤科疾病139

 

第一节脊柱部 /  140

 

一、 颈椎病  / 140

 

二、 寰枢关节半脱位  / 142

 

三、 落枕  / 144

 

四、 前斜角肌综合征  / 146

 

五、 胸胁迸伤  / 148

 

六、 胸椎小关节错缝  / 150

 

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152

 

八、 急性腰扭伤  / 155

 

九、 慢性腰肌劳损  / 157

 

十、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 159

 

十一、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 160

 

十二、 骶髂关节损伤  / 162

 

十三、 特发性脊柱侧弯  / 164

 

十四、 腰椎滑脱症  / 166

 

第二节上肢部 /  167

 

一、 肩关节周围炎  / 167

 

二、 冈上肌肌腱炎  / 170

 

三、 肱骨外上髁炎  / 171

 

四、 腕关节扭伤  / 173

 

五、 腕管综合征  / 174

 

六、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 175

 

七、 小儿桡尺关节半脱位  / 177

 

第三节下肢部 /  178

 

一、 梨状肌综合征  / 178

 

二、 膝骨关节炎  / 180

 

三、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 181

 

四、 髌下脂肪垫劳损  / 183

 

五、 半月板损伤  / 184

 

六、 踝关节扭伤  / 186

 

七、 跟骨痛  / 187

 

第八章内、妇、五官科疾病190

 

一、 头痛  / 191

 

二、 眩晕  / 193

 

三、 失眠  / 195

 

四、 感冒  / 196

 

五、 哮喘  / 198

 

六、 半身不遂  / 200

 

附: 面瘫  / 202

 

七、 胃脘痛  / 202

 

八、 便秘  / 204

 

九、 泄泻  / 205

 

十、 月经不调  / 207

 

十一、 痛经  / 209

 

十二、 乳癖  / 210

 

十三、 产后缺乳  / 212

 

十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 213

 

第九章儿科疾病215

 

一、 小儿肌性斜颈  / 215

 

二、 发热  / 216

 

三、 咳嗽  / 217

 

四、 泄泻  / 218

 

五、 疳积  / 220

 

六、 厌食  / 220

 

七、 夜啼  / 221

 

八、 遗尿  / 222

 

九、 便秘  / 223

 

十、 小儿近视  / 224

 

十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225

 

附篇

 

第十章保健推拿231

 

第一节自我保健推拿 /  231

 

一、 揉发梳头  / 231

 

二、 击鸣天鼓  / 231

 

三、 推拉双耳  / 231

 

四、 运目养神  / 232

 

五、 刮眼明目  / 232

 

六、 捋鼻防感  / 232

 

七、 浴面生华  / 232

 

八、 叩齿固肾  / 232

 

九、 搅海吞津  / 232

 

十、 竖拉肩井  / 232

 

十一、 横擦胸肋  / 232

 

十二、 正反摩腹  / 232

 

十三、 背搓腰际  / 232

 

十四、 轻叩命门  / 233

 

十五、 按摩上肢  / 233

 

十六、 按摩下肢  / 233

 

十七、 按摩涌泉  / 233

 

十八、 全身拍打  / 233

 

第二节成人保健推拿 /  233

 

一、 仰卧位操作常规  / 234

 

二、 俯卧位操作常规  / 23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