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

8 1.4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建国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19F

上书时间2025-01-04

田园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建国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2
  • ISBN 978712215395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3页
  • 字数 684千字
  • 丛书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2版)》系统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固体废物的产生、特征及采样方法,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转运系统,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及分选处理技术,污泥的浓缩、调质破解与脱水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技术,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热解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熔融处理技术,污泥热干化处理技术以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书中还配有大量例题和习题。
【目录】
1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其二重性
1.1.1固体废物的定义
1.1.2固体废物的二重性
1.2固体废物的分类
1.2.1生活垃圾
1.2.2工业固体废物
1.2.3危险废物
1.2.4农业废物
1.2.5其他废物
1.3固体废物的污染特点及其环境影响
1.3.1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
1.3.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1.3.3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4我国固体废物的产生和管理现状
1.4.1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1.4.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管理现状
1.4.3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1.4.4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1.5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5.1“三化”基本原则
1.5.2全过程管理原则
1.5.3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
1.6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1.6.1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1.6.2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1.6.3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1.7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标准体系
1.7.1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1.7.2固体废物鉴别方法标准
1.7.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1.7.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法规标准
讨论题

2固体废物的产生、特征及采样方法
2.1固体废物产生量及预测
2.1.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预测
2.1.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预测
2.2固体废物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2.2.1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
2.2.2固体废物的化学特性
2.2.3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试验方法
2.2.4危险废物判定规则
2.3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
2.3.1采样统计方法
2.3.2单一随机采样型
2.3.3分层随机采样型
2.3.4系统随机采样型
2.3.5阶段式采样法
2.3.6权威性采样法
2.3.7混合采样型
2.3.8不同废物贮存形态的取样方法
2.3.9我国生活垃圾采样标准
2.3.10我国用于鉴别固体废物危险特性的采样方法
讨论题

3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转运系统
3.1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3.1.1收集方式
3.1.2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概况
3.1.3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发展历程
3.1.4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发展趋势
3.2固体废物收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3.2.1废物收运系统分类
3.2.2拖曳容器系统分析方法
3.2.3固定容器系统分析方法
3.3固体废物收集路线及规划设计
3.3.1固体废物收集路线的规划
3.3.2固体废物收集路线的设计
3.4固体废物的运输
3.4.1车辆运输
3.4.2船舶运输
3.4.3管道运输
3.4.4危险废物运输的特殊要求
3.5固体废物转运系统
3.5.1垃圾转运的必要性
3.5.2转运站分类
3.5.3不同类型转运站介绍
3.5.4转运站选址
3.5.5转运站配置要求
3.5.6转运站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
3.5.7转运站工艺设计
3.6固体废物收运系统的优化
讨论题

4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及分选处理技术
4.1概述
4.2固体废物的压实技术
4.2.1压实原理
4.2.2压实机械
4.2.3压实器的选择
4.2.4填埋场的压实
4.3固体废物的破碎技术
4.3.1概述
4.3.2破碎机械
4.3.3特殊破碎技术
4.4固体废物的分选技术
4.4.1分选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4.4.2筛分
4.4.3重力分选
4.4.4磁选技术
4.4.5浮选技术
4.4.6半湿式破碎分选技术
4.4.7淋洗技术
讨论题

5污泥的浓缩、调质破解与脱水处理技术
5.1污泥的分类及基本性质
5.1.1污泥的分类
5.1.2污泥的性质
5.1.3污泥水分布结构
5.2污泥浓缩技术
5.2.1污泥重力浓缩
5.2.2污泥气浮浓缩
5.2.3污泥机械浓缩
5.3污泥破解与调质技术
5.3.1污泥破解和污泥调质技术种类
5.3.2污泥物理破解调质技术
5.3.3污泥化学破解调质方法
5.3.4污泥生物破解调质方法
5.4污泥机械脱水技术
5.4.1污泥脱水的基本理论
5.4.2常用污泥机械脱水方式
5.4.3污泥真空过滤脱水
5.4.4污泥压滤脱水
5.4.5污泥离心脱水
讨论题

6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6.1概述
6.1.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
6.1.2固化/稳定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6.1.3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不同危险废物的适应性
6.1.4固化/稳定化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
6.2水泥固化技术
6.2.1基本理论
6.2.2水泥固化的影响因素
6.2.3水泥固化工艺介绍
6.2.4水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6.3石灰固化技术
6.4塑性材料包容技术
6.4.1热固性塑料包容
6.4.2热塑性材料包容
6.5自胶结固化技术
6.6熔融固化技术
6.6.1定义及其技术种类
6.6.2原位熔融固化技术
6.6.3异位熔融固化技术
6.7高温烧结技术
6.7.1烧结原理
6.7.2影响烧结的因素
6.7.3烧结窑炉类型
6.7.4烧结技术
6.7.5烧结中的重金属行为
6.8土壤聚合物固化技术
6.8.1概述
6.8.2土壤聚合物的合成
6.8.3土壤聚合物的特点
6.8.4土壤聚合物处理重金属废物
6.9化学稳定化处理技术
6.9.1概述
6.9.2化学稳定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6.9.3氢氧化物化学稳定化技术
6.9.4硫化物化学稳定化技术
6.9.5硅酸盐化学稳定化技术
6.9.6碳酸盐化学稳定化技术
6.9.7利用CO2的加速碳酸化技术
6.9.8磷酸盐化学稳定化技术
6.9.9亚铁盐化学稳定化技术
6.9.10无机及有机螯合物化学稳定化技术
6.10固化/稳定化产物性能的评价方法
6.10.1概述
6.10.2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6.10.3固体废物的浸出机理
6.10.4浸出率的定义及浸出试验
6.10.5国内外固体废物标准浸出毒性方法及其应用
讨论题

7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技术
7.1概述
7.1.1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7.1.2有机废物生物处理过程的基本生物原理
7.2堆肥化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
7.2.1堆肥化的定义
7.2.2堆肥化技术的历史及发展
7.3堆肥化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3.1堆肥化原理
7.3.2堆肥化过程温度变化规律
7.3.3堆肥化生物动力学基础
7.3.4堆肥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7.4堆肥化工艺
7.4.1概述
7.4.2典型堆肥工艺
7.4.3典型的机械堆肥工艺流程
7.5堆肥产品及其腐熟度评价
7.5.1堆肥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7.5.2堆肥产品腐熟度评价方法
7.5.3堆肥的功效及其利用
7.5.4堆肥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及其控制
讨论题

8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8.1概述
8.2厌氧消化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8.2.1厌氧消化产沼的机理及途径
8.2.2厌氧消化产沼的生物化学过程
8.2.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8.3厌氧消化处理工艺
8.3.1低固体厌氧消化技术
8.3.2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
8.3.3典型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和工艺
8.4厌氧消化反应器种类及其性能评价
8.4.1厌氧消化反应器种类
8.4.2厌氧消化反应器性能评价指标
8.5一阶段系统消化反应器
8.5.1简介
8.5.2一阶段完全混合湿式处理系统
8.5.3一阶段干式系统
8.6两阶段系统消化反应器
8.6.1简介
8.6.2无微生物滞留的两阶段“湿湿”处理工艺
8.6.3有微生物滞留的两阶段“湿湿”处理工艺
8.6.4两阶段厌氧消化工艺水解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8.6.5有机垃圾水解液气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8.7序批式处理系统
8.8不同消化反应器的比较
讨论题

9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9.1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9.1.1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的定义
9.1.2热处理技术种类
9.1.3热处理技术特点
9.2焚烧技术及其发展
9.2.1焚烧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9.2.2焚烧技术的历史及发展
9.3固体废物的焚烧特性
9.3.1固体废物的三组分
9.3.2固体废物的热值
9.3.3固体废物焚烧和燃烧的关系
9.4焚烧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
9.4.1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
9.4.2影响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
9.5焚烧主要参数及热平衡计算
9.5.1焚烧空气量及烟气量
9.5.2烟气温度
9.5.3焚烧系统热平衡计算
9.6典型焚烧系统及工作原理
9.6.1机械炉床式焚烧炉
9.6.2旋转窑式焚烧炉
9.6.3流化床式焚烧炉
9.6.4模组式固定床焚烧炉(控气式焚烧炉)
9.7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
9.7.1焚烧烟气组成及其控制标准
9.7.2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
9.7.3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9.7.4酸性气体控制技术
9.7.5重金属控制技术
9.7.6二英和呋喃控制技术
9.8焚烧灰渣及其控制
9.8.1焚烧产生灰渣的种类
9.8.2焚烧灰渣的收集及输送
9.8.3焚烧灰渣的处理处置及再利用
讨论题

10固体废物热解处理技术
10.1概述
10.1.1热解定义
10.1.2热解技术的历史及发展
10.2热解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0.2.1热解原理
10.2.2热解技术影响因素
10.3热解工艺类型及其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0.3.1热解工艺分类
10.3.2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
讨论题

11固体废物熔融处理技术
11.1概述
11.2废物熔融技术工艺过程
11.3燃料热源熔融技术
11.4电热源熔融技术
11.5高温等离子体熔融技术
11.5.1高温等离子体技术简介
11.5.2高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类型
11.5.3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工艺流程
11.5.4等离子体熔融技术的特点及其进展
讨论题

12污泥热干化处理技术
12.1概述
12.2污泥干化特性及影响因素
12.2.1污泥干化特性
12.2.2污泥干化过程
12.2.3影响污泥干化过程的因素
12.3污泥干化工艺
12.3.1热干化工艺类型
12.3.2干化热源
12.3.3干化工艺系统
12.4污泥热干化设备
12.4.1直接加热式
12.4.2间接加热式
12.4.3其他加热方式
12.4.4污泥热干化设备的应用实例
12.5污泥干化工艺中的安全问题
12.5.1不安全因素
12.5.2热干化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讨论题

13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13.1概述
13.1.1固体废物处置的定义
13.1.2固体废物最终处置原则
13.1.3填埋处置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13.1.4填埋处置的意义
13.1.5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及其发展
13.2填埋处置技术分类
13.2.1惰性填埋法
13.2.2卫生填埋法
13.2.3安全填埋法
13.2.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13.3填埋场总体规划及场址选择
13.3.1填埋场总体规划
13.3.2填埋场选址的依据、原则和要求
13.3.3填埋场选址步骤
13.3.4填埋场库容和规模的确定
13.4填埋场防渗系统
13.4.1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
13.4.2国内外填埋场防渗层典型结构
13.4.3填埋场防渗层铺装及质量控制
13.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
13.5.1地表水控制系统构成及要求
13.5.2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13.5.3地下水控制系统
13.6填埋气体的产生、迁移及控制
13.6.1废物稳定化基本原理
13.6.2填埋气体的组成特性
13.6.3填埋气体产生量计算
13.6.4填埋场气体的迁移
13.6.5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13.6.6填埋气体的处理和利用
13.7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
13.7.1渗滤液产生量计算
13.7.2渗滤液特性
13.7.3渗滤液调节池
13.7.4渗滤液处理技术
13.7.5填埋场中水及污染物的迁移
13.8填埋场终场覆盖与场址修复
13.9填埋场环境保护和监测
13.9.1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
13.9.2填埋场环境监测
讨论题

附录
附录1单位换算
附录2典型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附录3填埋场中12种微量气体组分的物理特性参数
附录4在298K时各主要物质的生成热
附录5各种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