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正版书籍 内页干净 品相良好 本店已做消毒处理 现货 实图拍照 极速发货 放心购买!!!

16 5.3折 3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鸿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

上书时间2024-05-21

专卖精品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鸿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37057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9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作家的队伍中,有许多队员都是来自乡村,但在批评家的队伍中,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城市。究其缘由,大约是作家更易于野生野长,所谓的自学而成才,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好像作家果真不需读太多书似的。而乡村那块土地,也正好是最易野生野长的去处,是块很难找到图书馆的地方。这样,从今天日益大将起来的批评家的队伍里看,来自乡村的批评家比例偏低,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好在,来自都市的批评家,也还钟爱乡村文学。
【作者简介】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山花》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多篇,曾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目录】
序梁鸿:行走在现实与学理之间
第一辑重回历史维度
“重返现实主义思潮”与当代文学理论的转向
当代文学批判主义历史观的简单化倾向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

第二辑家族主题的嬗变与现代性追寻
家族苦难史与新的革命话语、民族叙事的建构
回家·审父·文化寻根
解构·恋祖·寓言:“家”的象征叙事
性与族权:《白鹿原》中的性文化意蕴

第三辑女性身份的叙事
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的转换与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
从性的成长史看女性的命运:李昂小说中的性意识
女性存在的赞美诗:重读“三恋”兼谈王安忆的写作理念
王安忆的“布尔乔亚”:论《长恨歌》女性叙事的空间隐喻
悲天悯人的“撒旦”

陈染、林白作品中的性世界
第四辑当代乡土叙事的美学裂变
“灵光”消逝后的乡村叙事:从《石榴树上结樱桃》
看乡土小说的美学裂变
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从阎连科、莫言、李锐的小说世界谈起
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阎连科小说语言兼谈
一种写作精神
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及批评倾向的反思

第五辑“个体时代”的来临
“狂欢”话语考:大众文化的兴起与90年代文学的发生
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60年代出生作家的美学思想
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70年代
出生作家的美学考察
暧昧的“民间”:“断裂问卷”与90年代文学的转向
王朔:从“黑马”到“白马”的嬗变
毕飞宇:“温暖”美学及其可能性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