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经略河湟吐蕃民族政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宋经略河湟吐蕃民族政策研究

10 1.5折 65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文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文 著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3439667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5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北宋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是伴随着北宋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形成与发展的。北宋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作为北宋国家政策的辅助形式,既是应北宋社会自身发展和运行中对区域民族政策的需求而产生的,又是应北宋国家政策体系处于不断深化的矛盾与调适之中的需求而发展的。《北宋经略河湟吐蕃民族政策研究》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进而探讨北宋国家政策与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关系。北宋国家实施的河湟区域民族政策,是与当时宋、夏、辽、吐蕃的关系发展与时俱进的,反映了北宋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政策的变化与河湟区域社会的发展变迁。正是由于当时这种关系与政策的递变,使北宋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目录】
导论
一、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外史学者对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研究
(二)国内史学者对北宋河湟区域民族政策史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范围及自然经济条件和区域特点
一、北宋河湟区域范围与自然经济条件
(一)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范围
(二)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自然经济条件
(三)北宋河湟区域民族人文生态形式
(四)北宋河湟区域民族社会经济结构
二、北宋河湟民族区域特点
(一)北宋河湟民族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北宋河湟区域民族政权构成及其关系
(三)北宋河湟区域民族文化构成

第二章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
一、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军政政策
(一)北宋初、中期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军政政策
(二)北宋后、末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军政政策
二、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经济政策
(一)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茶马民族贸易政策
(二)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盐、酒、粮草等的榷场民族贸易政策
(三)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屯、营田及民族土地买卖政策
三、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对河湟民族政权及区域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对河湟吐蕃首领响厮哆等的政治封赏,提高了河湟区域民族政权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二)熙宁开边后,北宋加大了对河湟区域的开发,民族政策更趋向积极,进一步实施“汉法”政策,促进了河湟区域封建化的进程
(三)经济上的商贸活动改变了河湟区域民族社会生活习俗和经济条件
(四)军事上与北宋的结盟成为河湟吐蕃政权有效抵御西夏吞并的法宝,在保卫其民族和领地免遭西夏蹂躏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宗教文化上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河湟民族政权及区域社会对北宋先进文化的认同

第三章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的修筑
一、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的修筑过程
二、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选址规则及管理
三、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花费、堡寨图、数量及简单评价
四、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分布表
五、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的历史作用
(一)北宋在河湟民族区域经制西夏、开疆拓土的基地
(二)北宋争取、稳定和组织河湟民族区域蕃部的基地
(三)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屯、营田的基地
(四)北宋促进河湟民族区域水、陆交通建设的基地
(五)形成河湟民族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基地
(六)河湟民族区域宗教文化交流的基地

第四章河湟嘣厮啰及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一、河湟喃厮啰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一)河湟民族区域喃厮啰政权的兴起、鼎盛、分裂和衰亡
(二)河湟民族区域嘣厮啰政权对北宋政权建设的影响
(三)河湟民族区域哟厮啰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四)河湟蕃族酋豪及将领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五)河湟民族区域宗教及僧侣领袖人物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二、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一)西夏政权与北宋政权的关系
(二)西夏政权与河湟民族区域喃厮啰政权的关系
(三)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一、北宋初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一)北宋初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因素
(二)“联蕃制夏”民族政策初步形成过程中的士大夫因素
(三)宋真宗朝对北宋“联蕃制夏”民族策的重大影响
二、北宋中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二)北宋中期士大夫“中国”意识凸显与“联蕃制夏”民族政策的关系
(三)北宋中期士大夫变法思潮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对“联蕃制夏”民族政策的影响
(四)北宋中期防御重心西移和民族政策进一步走向“制夏”过程中的武将因素
三、北宋后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一)北宋后期“以攻为守、抚战结合”民族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武将因素
(二)北宋后期士大夫变法思潮与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第六章北宋对河湟民族区域的“汉法”法律政策及其实践
一、形成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二)经济原因
(三)文化原因
二、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蕃官行政“汉法”法规
(二)蕃族经济“汉法”法规
(三)蕃兵军事“汉法”法规
(四)蕃族特别“汉法”法规
三、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实施
(一)“和断”和“罚纳”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二)由蕃族习惯法向“汉法”过渡的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三)罪分轻重,量刑处罚的“汉法”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四)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与“汉法”法律政策的重合实施
四、北宋河湟区域“汉法”民族法律政策的特点及评价
(一)特点
(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