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鲁西奇签名本 保真)

6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西奇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秋16

上书时间2022-03-09

念兹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西奇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87700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8页
  • 字数 33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民说
【内容简介】
  运用“空间”的观念与方法,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可称为“空间维度下的历史分析”。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权力与城市空间”、“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统一、多元中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宏大命题,得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认识。
【作者简介】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1982-1995年间就读于武汉大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89-2007年间在武汉大学工作,2001年任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
【目录】
空间与历史: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代序)
一“空间”的力量及其意义
二“区域多样性”与中国历史发展
三核心与边缘: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与“内地的边缘”
四村落与城市:传统中国乡村聚落与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结构
五多元、统一的中国是如何可能的?

卷一区域多样性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
一景观多样性
(一)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二)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三)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
二历史进程与道路的多样性
(一)历史进程的区域差异
(二)历史道路的区域差异
(三)影响历史发展诸要素的区域差异
三区域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
(一)“五种社会形态演进”阐释模式的终结
(二)走出“王朝更替”的叙述与阐释模式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一)中原道路
(二)南方道路
(三)草原道路
(四)高原道路
(五)沙漠-绿洲道路
二适应、抉择与互动:历史道路区域性差异的形成
(一)适应
(二)抉择
(三)互动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
一三大经济带格局的形成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变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畜牧经济带、旱作农业经济带的南移
(二)宋代旱作农业经济带与畜牧经济因素的南渐
(三)明清时期稻作农业与旱作农业因素的北渐
三影响地带性差异之形成及其变动的诸因素

卷二核心与边缘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一冀朝鼎的“基本经济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二“核心区”概念的重新界定
三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与王朝国家的地方控制方式
中国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
一秦汉时期的核心区及其转移:从关中到“三河”
二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关陇、河东与河洛
三六朝及南唐、南宋的核心区:宁镇与江淮
四中晚唐五代与北宋的核心区:汴洛与河北
五辽金元三朝的核心区:从草原到燕地
六明清两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南北直隶与畿辅
七结语
“内地的边缘”:传统中国内部的“化外之区”
一隙地、蛮荒以及帝国疆域内部的“化外之区”
二“内地的边缘”的区域特征
三“内地的边缘”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边缘”的“核心”:白莲教“襄阳教团”的形成与扩散
一问题之提出:传统中国秘密社会的结构性特点
二明清时期的鄂西北地区:“异端的渊薮”
三清中期鄂西北白莲教传播的“核心区”及其“核心集团”
(一)黄龙垱与刘起荣、张汉潮集团
(二)夹河洲与宋之清-高均德集团
(三)刘家集与齐林-姚之富集团
四跳跃式传播:“襄阳教团”的扩散及其方式
五边缘区域内边缘人群中“核心集团”的凝聚与分散

卷三城市与村庄
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一城市:权力运作的场所和工具
二城墙:威权的象征
三城墙内外:城市的空间分划及其意义
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研究理路
城墙内的城市?——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再思考
一问题之提出
二城墙之有无
三附郭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一问题之提出
二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三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四从散村到集村: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
五散居与聚居形态下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方式的差异
主要征引文献
图目
图1.汉代的经济区划
图2.隋代的经济区划
图3.秦汉时期的核心区及其变动
图4.十六国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
图5.六朝政权的核心区
图6.中晚唐五代北宋的核心区
图7.辽金元政权的核心区
图8.明朝与清朝的核心区
图9.清乾隆后期白莲教“襄阳教团”的“核心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