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制化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区域内开采规章制定为例/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家权益问题研究丛书
实物拍照,所见即所得,放心直接拍,能拍就有货
¥
32.8
3.7折
¥
8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光辉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光辉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724019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6页
-
字数
205千字
- 【内容简介】
-
2019年4月,作为人类海洋利益共享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被首次提出,为解决全球海洋治理困境提供了全新理念与应对之策。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所包含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有以国际法形式加以固定,才能充分发挥其维护全人类海洋利益的作用,增强其实效。因此,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制化对推进人类共享海洋利益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与此同时,人类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相关机构预测,到下个世纪初,深海油田很可能成为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国际海底区域内蕴藏的巨量矿产资源也将因此而凸显其重要的能源价值。通过人类长时间对深海底的科学研究与相关技术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采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行性。然而,国际海底区域内现有相对滞后的立法规定尚难以满足实现资源商业化开采的需求。因此,本书在探究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国际法制化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探寻其国际法制化的实现路径;并选取国际海底区域内开采规章制定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化的实践,通过梳理国际海底区域内现有的开采规定,针对国际海底区域内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立法完善建议;同时结合各国的深海立法情况,为中国的国际海底区域内开采立法完善以及构建完善的深海法体系提出建议。
- 【作者简介】
-
李光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学位。发表作品如下:1.李光辉:《中国海权发展模式的超越与海洋经济法制完善研究》,载《学术探索》2020年第10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2.李光辉:《英国特色海洋法制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21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3.彭芩萱、李白杨、李光辉:《全球数据主权博弈背景下欧盟构建数据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现状与特点》,载《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4.彭芩萱、李光辉:《积淀、贡献与展望: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载《法学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CSSCI来源集刊)。
- 【目录】
-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章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域外影响及国际法内涵
节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域外影响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域外影响
第二节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内涵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阐释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理基础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内涵与规则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化的必要及意义
节 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化的必要
一、创新理念与海洋规则创制的理论必要
二、纾解海洋治理困境的现实必要
第二节 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化的意义
一、实现海洋“良法善治”的理论意义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