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
  •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
  •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
  •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

实物拍照,所见即所得,放心直接拍,能拍就有货

10 4.0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弘祥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5

识力古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弘祥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7970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9页
  • 字数 2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在对宪法社会学理论体系进行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学诸多前沿理论。如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国家起源理论、全球化理论、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交往行为理论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论证了宪法变迁和宪政秩序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宪法学知识情境的变迁及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阐释了利益均衡的宪法思维和宪法价值认识论模式的社会理论基础。《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对突破当前宪法学研究囿于规范分析的局限、拓展宪法学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潘弘祥,男。1970年生。湖北天门人,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2年本科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2001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主要从事宪法学基础理论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科研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或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分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目录】
导言宪法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宪法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二、宪法社会学的研究思维
三、宪法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四、宪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哲学方法
(二)一般方法
(三)具体方法

第一章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与宪法变迁
一、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考察
(一)“市民社会”内涵的流变
(二)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流派
二、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学意义
(一)社会与国家关系——宪法学理论的存在论基础
(二)社会与国家——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
(三)社会与国家关系——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社会与国家关系视角下的宪法变迁
(一)宪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
(二)立宪政治制度——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立的政治运行形式
(三)宪法变迁的动力——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矛盾运动

第二章国家起源理论与宪法思维
一、国家起源理论:合作论与冲突论
二、国家起源理论类型与宪法理论类型的对应
三、消极自由主义宪法理论与积极自由主义宪法理论的歧点
(一)狄骥、奥克肖特论国家起源、国家本质与公法的关系
(二)消极自由主义宪法理论与积极自由主义宪法理论的歧点
四、以合作主义为理念构建社会利益均衡制度
(一)综合的国家起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国家本质的社会性要求构建一种利益均衡制度
(三)利益均衡制度的宪法思维

第三章全球化理论与宪法学研究范式
一、全球化: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双重构建
(一)什么是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根源和动力
(三)全球化的后果: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双向型构
二、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宪法的影响
(一)全球化对宪法价值的影响
(二)国家主权内涵发生变化
(三)国家权力配置格局及其作用的范围、方式发生变化
(四)人权保障力度得到强化
三、全球化与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民族国家”范式向“世界社会”范式转换
(二)“主体一客体”结构范式向“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结构范式转换
(三)“人类中心主义”范式向“生态主义”范式转换

第四章社会分层理论与宪政秩序
一、社会分层理论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流派
(三)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二、社会分层之于宪法学研究的意义
三、社会分层背景下宪政秩序的构建
(一)何为社会秩序
(二)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的相关性——制度功能视角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的相关性——制度结构视角
(四)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制度变迁视角

第五章交往行为理论与宪法价值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其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二)主体间性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宪法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主体性抑或主体间性
(一)我国主流的宪法价值理论是主体性价值理论
(二)主体性价值理论之批判
(三)主体间性价值理论之构建
(四)主体间性宪法价值理论之构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