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

正版现货实物拍照一手库存书

30 7.9折 38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翟玉忠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圣仁思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翟玉忠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0279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2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主要内容:与西方经济学将生态系统排斥于经济生活之外不同(西方学者在定义“经济学”这个概念时所指的“稀缺资源”主要是指能够生产用来分配的商品的资源),华夏礼义文明最显著特点就是从政治、经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角度维系有限自然资源与无穷人类欲望间的平衡。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类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只有走上华夏礼乐文明的康庄大道经由形式上的不平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靠复杂的制衡机制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在此意义上,华夏礼义文明成为21世纪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著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与房宁、王炳权合著,2003年)。
  译著:《孔门理财学》(The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usandHis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2009年)。
【目录】
代序
导言中华文明——21世纪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
与西方经济学将生态系统排斥于经济生活之外不同(西方学者在定义“经济学”这个概念时所指的“稀缺资源”主要是指能够生产用来分配的商品的资源),华夏礼义文明最显著特点就是从政治、经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角度维系有限自然资源与无穷人类欲望间的平衡。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类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只有走上华夏礼乐文明的康庄大道经由形式上的不平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靠复杂的制衡机制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在此意义上,华夏礼义文明成为21世纪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
一、维齐非齐:形式上的不平等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1.何为“华夏”
2.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3.形式上的不平等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4.维齐非齐与“普遍正义
二、四民分业:一种复杂的劳动分工理论
1.中国古典四民分业理论
2.四民间复杂的制衡关系
3.中国古典经济思想中最典型的市场调节方式
三、华夏礼义文明:21世纪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
1.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2.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延展阅读:等级意识扎根大脑
上编内圣之路
与西方消费主义不断激发人类欲望、纵情自恣相反,中华礼义文明主张节制人类欲望,少私寡欲,以达到人类无限欲望与有限自然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因为资源的有限性,欲望越强,人类幸福之路越窄,人的幸福感越容易减少;节制欲望,相对于有限的资源,等于拓宽了人类幸福之路,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容易增加。故《老子》云:“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隋代大儒王通也说:“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坚持当代西方主流社会放纵欲望的生活方式还是遵循囚人情节人欲的华夏礼义之道,这是人类必须做出的生死抉择!
第一章礼——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革命
1.人类必须做出的生死抉择
2.道:内静而外敬
3.礼:因人情节人欲
4.21世纪的人类生活革命
延展阅读:日本培育精英注重心性的修行
第二章礼之用,和为贵
1.中华原典对“和”思想的阐述
2.“和”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
3.“和为贵”,不是“同为贵”
延展阅读:(礼记·中庸)中的入道秘诀
第三章恢复中华礼义文明传统的尚武精神
1.男儿是弓
2.目标之箭
3.武是国魂
4.国魂之殇
延展阅读:诸葛亮的“修身三书”
中编外王之学
社会內部的动态平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的最显著特点是由一个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中性政府平衡各阶层关系,防犯个别利益集团垄断公共权力,防止影响全社会稳定的阶级鸿沟的出现而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党派自由竞争,以海盗分赃的形式瓜分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这种政治不是中性的,始终代表个别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国古典政治经济思想反对党争,对超党派政治孜孜以求这使得中国传统政府呈现法治(ruleoflaw)、共治(ruleWithall)和自治(rulebyself)的特点——它比1863年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Addless)申提到的民有(ofthepeople)、民治(bythepeople)、民享(forthepeople)政府具有更为深广的內涵。
第四章“中国模式”的历史之维
1.国学成了割裂中国本土学术的西学
2.中国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
3.中国政治的超党派特征
4.再造当代人文学术
延展阅读:资本主义是奢侈的产物
第五章论中国古典法治、共治、自治政府
1.法治(ruleoflaw)
2.共治(rulewithall)
3.自治(rulebyself)
延展阅读:《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原则
第六章中国被赶上了民主悬崖
1.东西方独立的政治演化进程
2.中国科举制拯救了西方民主制度
3.民主悬崖上的沉思
延展阅读:《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的应用数学
下编大道一贯
西方学术源于古希腊私学,而中国学术源于西周王官学。二者学术起点的不同似乎决定着:西方学术的发展呈现不断分科和碎片化的趋势,而中国古典学术则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保持着统一和互通的特点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知识视野的不断扩张使东西方知识体系的统一成为可能,而这种心智上的统一是人类实现持久和平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大道一以贯之,这是怎样伟大而激动人心的宇宙图景啊!诚如几十年前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所言:“所有的宗教、科学和艺术都是同一棵树上的枝条,人类对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为了从单纯的物质世界里提升,而达到自由。
第七章大道一贯——论人类知识体系的统
1.科学与宗教的统
2.内圣与外王的统
3.崭新的知识地平线
延展阅读:13世纪一位喀巴拉信徒的修行实录
第八章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的分野
1.钱穆在台北素书楼上孤独的呐喊
2.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
3.东西方学术范式的不同
延展阅读: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
第九章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学术体系
1.西周史官创造了中国古典学术
2.再谈“六艺”
3.中国古典学术的辉煌大厦
延展阅读:中国姓氏制度的世界意义
附录一我的孔子观(答武汉子贡书院院长陆声俊先生)
附录二读翟玉忠先生《论中国古典法治、共治、自治政府》
附录三从翟玉忠先生《中国古典经济学及其三原则》谈起
附录四《道法中国》与中国本土政治经济学
附录五关于美国要在道义精神上全面征服中国的备忘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