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

8 1.7折 46 八五品

库存2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长乐、曾群华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4

鱼的天空之城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长乐、曾群华 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3220973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2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后世博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联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述、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四化”研究、沪苏嘉同城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简介】
  徐长乐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俞立中工作室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著逾百篇,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曾群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11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宏观战略研究,先后在《人口与经济》、《华东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数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项目10余项。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述

第1章 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1.1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的基本内涵

1.2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系

1.3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1.4促进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效应的总体思路

1.5强化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效应的对策建议

第2章 历届世博会后续效应对区域联动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2.1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

2.2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

2.3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

2.4历届世博会后续效应对区域联动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第二部分分论: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四化”研究

第3章 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国际化研究

3.1长三角大都市圈国际化发展阶段划分

3.2城市间经济等级、经济联系和国际化程度分析

3.3长三角企业国际化总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3.4长三角都市圈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第4章 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同城化研究

4.1后世博区域同城化效应的内涵及特征

4.2后世博区域同城化效应的动因分析——共同利益的驱动

4.3后世博区域同城化效应的展望

4.4以后世博效应为契机,促进区域同城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5章 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低碳化研究

5.1低碳世博与后世博区域低碳化

5.2长三角区域低碳化发展的现状与基础

5.3长三角区域低碳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5.4后世博区域低碳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5.5加快后世博长三角区域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6章 后世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制度化研究

6.1前世博长三角制度一体化的基本态势

6.2后世博长三角制度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6.3后世博长三角制度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实证:沪苏嘉同城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第7章 沪苏嘉同城化的现实基础与约束条件分析

7.1沪苏嘉同城化的现实基础

7.2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沪苏嘉同城化的约束条件

第8章 沪苏嘉同城化动力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8.1经济社会态势:沪苏嘉同城化共同利益的源生驱动力

8.2共同利益的协调博弈:沪苏嘉同城化“寻租”与“创租”的核心驱动力

8.3制度变迁的合作博弈:沪苏嘉同城化“寻租”与“创租”的引导驱动力

8.4世博重大历史活动:沪苏嘉同城化“创租”与“分租”的外部驱动力

第9章 沪苏嘉同城化的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

9.1降低交易费用:沪苏嘉同城化的动力基础

9.2区域制度创新:沪苏嘉同城化的前提条件

9.3协调共同利益:沪苏嘉同城化的关键所在

9.4规划重点区域:沪苏嘉同城化的重要抓手

9.5公共服务均等:沪苏嘉同城化的最终目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