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
实物书拍摄的 内页干净 当天发货。
¥
235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铭铭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14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铭铭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0494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2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的作者在从事了大量的人类学理论与东部经验研究之后,顺着费孝通先生在有关“藏彝走廊”的论述中指出的线索,进入西部,在漫游的过程中,书写了一些随笔与论文。《中间圈》可谓作者有关西部人类学论述的选编。
书取名《中国圈》,这一概念所指,既与“中外”之间的地带有关,又与中国民族学惯常研究的某些介于“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域有关。借“中间圈”,作者思考了社会科学中诸如“社区”、“社会”、“文化”、“民族”、“国家”、“族群”等诸多政治一学术地理“单位”的局限性,借助“关系主义民族学”对社会科学加以反思,强调动态地研究人、物、事的特殊价值,探索对这一“民族学类型”有益的“非罗马神话式”,亦即“非西方式”社会科学之可能方式。副题有“藏彝走廊”与“人类学”两个概念,前者也来自费孝通先生,后者则无疑是指一门与民族学的关系既暖昧又紧张的学科。
民族学在包括人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里所处的尴尬位置,及国内“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民族学的漠视,是作者展开其论述的大背景。作者指出,民族学若要拥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性,便要破除其自设的种种观念疆界,在历史人类学的东西部结合研究中,借助“中间圈”的意向,拓展自身视野,使民族志表述中的“当地事实”与作为文明体的中国相关联;而“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若要使其论述“代表中国”,则亦有必要认识到,西方社会理论的“一族一国论”及“法权中心主义”,都难以解释作为文明体的中国,也因此,“主流”社会科学面临着民族学的挑战。
- 【作者简介】
-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曾在所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997)等作品中,阐述海外汉学人类学的历史面貌,在《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王铭铭自选集》(2000)、《草根卡里斯玛》(英文,2002,合著)、《走在乡土上》(2003)、《溪村家族》(2004)等作品中,以闽台方言一文化区“家乡人类学”田野考察为焦点,论述乡土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在《人类学是什么》(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经验与心态》(2007)、《西方作为他者》(2007)等作品中,探讨人类学的文化定位与普遍价值;在《漂泊的洞察》(2003)、《无处非中》(2003)、《心与物游》(2006)等学术思想随笔中,阐述了中国跨文化研究的相关可能与视野。
- 【目录】
-
一初人“藏彝走廊”记
二茶及其“他者”
三“中间圈”——民族的人类学研究与文明史
四费孝通与“桃花源”
五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
六差异与关联
——从汉、藏、彝三个文本中的“生死观”看比较人类学
七文明在周边——“藏彝走廊”、“中间圈”与关系主义民族学
八从弗思的“遗憾”到中国研究的“余地”
九“中间圈”与罗马神话之外的社会科学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