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

360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银琴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三顾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银琴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2384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7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旨在揭示作为周代王官之学的《诗》演变为儒家经典《诗经》的历史过程:周代礼乐制度下,《诗》是瞽蒙之教与国子之教的共同科目。西周时代,乐教为本,瞽蒙是传《诗》的主体。春秋时代,聘问歌咏为《诗》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途径,而赋诗断章则推动了歌辞与乐义的疏离。至战国时代,聘问歌咏随着周礼的崩溃而销声匿迹,儒家成为《诗》唯一忠实的传承者。从孔子到苟子,《诗》在不断德义化、伦理化的阐释中成为儒家经典,并在汉初的文化重建中被立为博士,重新回归王官之学的位置。
【作者简介】
马银琴,女,宁夏隆德人,1972年5月生。自1990年至2000年,先后为宁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湖北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专业硕士生,扬州大学中因文化研究所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历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于2000年10月进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2年10月出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研究,出版过专著《两周史诗》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周代礼乐制度下诗歌的传授系统
第一节瞽蒙传诗——注重诗之“声”的传诗系统
第二节国子之教——注重诗之“言语”、“德义”的传诗系统
第三节“声教”与“义教”的相互关联与转化

第二章春秋时代赋引风气下《诗》的传播
第一节春秋时代《诗》传播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赋引风气产生、衰变的原因及其对诗文本传播的意义与影响

第三章战国时代《诗》的流传及特点
第一节从“争为战国”到“秦并天下”——战国时代历史简述
第二节从《战国策》看《诗》在官府中的地位
第三节诸子与《诗》

第四章战国时代儒学的地理分布及《诗》在各诸侯国的传播
第一节儒者的故乡——鲁国
第二节子夏居西河与三晋之地《诗》的传播
第三节稷下学宫与齐国儒学的发展
第四节战国楚简与《诗》在楚国的传播
第五节周秦时代秦国儒学的生存空间与《诗》在秦国的传播

第五章儒家诗教与儒学传统中的《诗》
第一节从《论语》、《孔子诗论》等看孔子的诗教主张
第二节子夏与《诗》的传授
第三节孟子的诗学思想
第四节荀子与《诗》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