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

5 九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冕、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内边一3

上书时间2025-01-08

连益堂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冕、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5006923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闽派诗文丛书
【内容简介】
  何为先生是福建文坛的三位耆宿、三棵常青树之一。《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共收入何为先生112篇作品,时间跨度达七十年。文章内容囊括何为一生中创作的重要篇章,还有他晚年在报纸副刊发表的从未入选过集子的短文,《何为集/闽派诗文丛书》分为“文缘人缘”“书事二三”“人生如歌”“闽居纪程”等几个部分。
【目录】

文缘人缘  在巴金家拜年  冰心的彩照  前辈风仪  喜得《柯灵书信集》  “孤岛”白发文人  水仙花为谁而开    ——遥寄冯亦代  花与信  生命与爱情  惜别  文缘艺缘  瞬间印象  传奇一章  上世纪的一张合影  诗人蔡其矫  遥寄梅花村    ——怀念林遐同志书事二三  书事二三  散书偶感  搬家和搬书  从《浅草》到《草原》    ——记“孤岛”时期上海两个文艺副刊  书海摭拾  《西窗集》  《伦敦杂记》  高庚的日记  诗的艺术  《文艺春秋副刊》  写人与被人写  副刊情结人生如歌  人生如歌  独守老房子  陀螺和巧克力  电话与人生  照片上的童年  长夏日记三则  上海旧居杂记  矮墙  遥远的上海街头之声  观灯记  佳茗似佳人  园林城中一个小庭园闽居纪程  榕城赋  土屋里的水酒  湖畔  飞雪的春节  山乡的渡船老人  小灯山水云烟  风雨醉翁亭  普陀三日记  半岛偶记  天涯海角  金湖幽深处  南宋古城堡  宁化印象  余山小记  半日游程岁月投影  第二次考试  两姊妹  石匠  干佛山上的小树  小城大街  记史沫特莱  临江楼记  老师对我说  关于聂耳的日记    ——为纪念聂耳逝世二十周年而作  未完成的聂耳故事    ——一组描写聂耳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散文  画家园  皖行纪程  大地的脉息  江边  到钟楼去的路  吉光片羽  贝多芬:一个巨人吉光片羽  书与生活  飞车而过三十年  茶壶  信封的困惑  卖艺  文化老人之泪  论时间  独行者语  大迁徙  生命  老年三言两语  酿造干红  抓小偷  想起阿湛  封笔乎  向往骑车  升旗手  街角记忆  干载难逢  目击  看报读报和听报  眼睛  旧文钩沉偶记  水乡的陌生人  茶缘  《风云侧记》初探东瀛旅记  东京夜话  北海道开拓者的踪迹  浅茅野的农家  丹顶鹤  钏路的一个夏天  森林小屋  域外湖畔手记散文独语  散文独语  试掘一口井  《织锦集》后记  《临窗集》序  《何为散文选》跋  《闽居纪程》自序  《老屋梦回》序  我与散文何为创作年表编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海滨邹鲁左海风流    ——《闽派诗文丛书》总序    谢冕    一    记得那年在长安旧地,古城墙,大雁塔,兴庆宫,花萼相辉楼,遍地的秦砖汉瓦,令人遐想汉唐气象。风从潼关那边吹过来,吹皱了洒满月光的渭水,由此一路向西,向着八百里秦川的悠悠古道,咸阳,鄂县,马嵬坡,盏屋,武功,扶风,岐山过了是凤翔,即使是秦岭深深处,空气里也飘洒着唐诗的清香。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认识:中华文明古远而悠长。后来到了河南安阳,那情景就更让人震撼了。殷墟遗址,妇好墓,新建的一座宫殿,美丽而英武的妇好是武丁的爱妃,那陈列的几只玉笄,尚留存着她鬓间悠远的香泽。那是甲骨文的故乡,小屯,一个小小的村落,四十亩的地面,遍布大大小小的深坑,无字的、刻了字的甲骨成堆地堆积在一起。“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些公元前至少一千五百年前的古文字,刻写的是惊心动魄的时代风云。    我曾行走在安阳的淇河岸边,望着那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河水,耳边响起的是至少三干多年前、至今依然青春的歌唱:“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绣莹”。(《诗经·淇奥》)那歌谣幽幽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悠长旷远的声音,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是从母亲河黄河孕育、展开而流传至今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中原,中原腹地有华夏母亲的心跳。    此刻说到我的家乡福建,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古为蛮荒之地,开发较晚。福建文物之盛当然比不过中原。但福建的文化之脉同样悠远地接续于中原。都说,我们的祖先都来自山西洪洞县的那棵大槐树下,也许竟是。犹记前些年曾托友人寻根问祖,问到了一个叫作“杭城试馆”的地方,(其实那“杭”是“航”之误),据说我的出生地距此不远,当时瞎猜:杭城?杭州?上杭?后来得知,是航城,航行的航。历史就由此推到了三国的吴,我的祖籍长乐旧称吴航,长乐滨海,是吴国孙权制造战船的地方。航城试馆,长乐子弟来省城应试居住的旅馆。猜想,应试子弟中也许就有谢姓的远祖。    从来中原多战乱,三国之后,晋室东迁,史称衣冠南渡,文化中心逐渐东移南下,八闽大地于是蒙得泽惠。记忆中秦淮河畔乌衣巷口的芳草野花,叙说着当年王、谢两大家族的显赫,是一个证明。上面讲的今日的长乐、昔日的吴航成为当时南方的造船中心,也是一例。但无可讳言,文化的重心仍在北方,汉赋唐诗,华清歌舞,也还在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地域展开。那时的潼关烽烟,骊山鼙鼓,马嵬,也都还在遥远的远方进行。福建依然还是僻远静谧的一隅。    二    说句有点昧心的话,福建的文化繁荣还是得益于当年的动荡时势,这里讲的主要是宋代。当年北宋为避日益逼近的外族威胁,自汴梁迁都于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此地乃是人间天上,锦绣繁华之地。尽管君王乐不思蜀,偏安一隅,但文化的中心向南偏移却是战乱造成的事实。福建和浙江是邻省,福州和杭州距离也不远,人员往来频繁,彼此是互为影响的。宋室南迁,以迄于元、明,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学者和诗人,与福建的关系密切,来往频繁。陆游、辛弃疾、曾巩等(李纲是福建人,自不在话下),均有写福建的诗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熙宁十年出任福州知州,有诗赞过当地风光:“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至于冯梦龙更是在寿宁任职多年,他的“三言”写作与此攸关。这些南下东进的文人,他们的到临有力地促进了内地与福建的文化交流。    在泉州古城,城边上有一座洛阳桥,那是南迁的官民为了寄托往日的记忆而取的名字。洛阳桥头有宋代书法家蔡襄的题字。蔡襄福建仙游人。他的书法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为宋四家之一。泉州旧时遍植刺桐,古代西亚商人行旅多以刺桐记泉州,《马可波罗行纪》亦以此名之。刺桐港是当时世界重要的港口,也是当年国际交流的中心城市,不仅是物资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泉州当年就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泉州城里至今尚完好地保留着穆罕默德两位弟子三贤、四贤的墓茔,这城市各个角落遍布着寺庙和教堂。在世界各重要的宗教中,不仅是佛教和道教盛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都盛行,彼此和平相处,互相尊重。泉州开元寺,建于武则天时代的垂拱三年。庙宇辉煌,法相庄严,大雄宝殿两侧,石柱上镌刻着朱熹撰的联句:    此地古称佛国    满街都是圣人    对联系弘一法师所书,笔力婉秀而道劲。撰联者与书写者,一位朱熹,一位李叔同,都是与福建缘分很深的学者大师。泉州开元寺的古旧辉煌,加上这副对联的撰联者和书写者,印证了历史中的福建文化昌荣的恢弘气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彼时家国多艰,然文化的血脉还是顽健地留存并发展着。以临安为中心,沿富春江、钱塘江一线、环太湖三角洲,在中原文明的基础上融入了江南文化明媚浪漫的因素,延续并繁衍了中华文明以达于极致。    ……    这方面,可圈可点者多,远的如明朝的李贽,近世如辜鸿铭。李贽,晋江人,回族。以“异端”自居,招收女弟子,猛烈抨击孔孟之道,痛斥孔子“无学无术”,也激烈批判宋明理学,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虚伪说教。最后死于监狱。是一个奇人。辜鸿铭,福建同安人,出生于南洋。早年留学英、德、法诸国,精通包括拉丁、希腊在内的多种语文。他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译成英语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拖着长辫给学生上课的北大教授。他是民国学界一道奇特的风景。此类奇才,史中屡见,邵武有严羽,崇安有柳永,他们的学问人生均具传奇性,也都是本地“特产”。    五    纵观八闽文运,每能于平凡处见奇崛,于淡泊处显神韵,气势恢宏而临危受命者若林则徐,缠绵悱恻而慷慨赴死者若林旭、林觉民,细究其因,不外上述。这篇长文的开头,我写了篇名,八个大字:“海滨邹鲁,左海风流”。意在以此概括福建的文采飞扬的非凡气势。从历史看,先南洋而接踵西洋,因江南而际会中原,加上宋以后出现的以朱熹为代表的学界翘楚,其影响绵延至今,使福建文化能置身于浩浩中华文明之中而独显其优势与魅力。本文以上所列举的那些人和事,都是闽山闽水育就的奇花异果,他们在各个时期,均能以自己的方式彰显了时代的风貌。    近年以来,闽省宣传部门领导关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举凡整理出版八闽文库之类的大型文献丛书,出版总数三十余卷的闽派文艺批评家的文集,召开相关的专门研讨与诗歌集会,以及出版现在这套闽派诗文总集,都是令人欣慰的可喜可贺之事。就福建而言,其文化的自成特色是事实,但闽学是否有“派”?尚是存疑待考。去岁榕城开会,此会日闽派文艺评论家的聚会,我当时就对吾闽之文艺批评是否有“派”置疑,谓,日闽籍即可,日闽派则未必。但不论如何,闽江水自分水关悠悠南下,过崇安、邵武,沿途纳松溪、建溪、富屯溪诸水而会于南平,而后经福州浩浩东流入海,又何尝不是激流一派?辜言之、信之可也。    闽省郭风、何为、蔡其矫三先生,师辈人也,素所敬仰。郭风先生为人宽厚谦和,有长者风,他是四十年代最早发表拙作的前辈,多年扶植,素未谋面。时隔三十余年后,八十年代初期,我与刘心武、李陀、孔捷生联袂访闽,郭先生亲赴义序机场迎迓,语及旧事,方感知遇恩重。何为先生文雅睿智,他的美文我十分喜欢,也影响了我,前年拜谒上杭临江楼,先生之大文在焉!诵文思人,在心中默默为先生的健康祝祷。蔡其矫先生也是福建山水造就的一位奇才,集激情的革命者与浪漫诗人于一身,在思想禁锢的年代,敢于喊出“少女万岁”的,国中能有几人?唯独蔡先生做到了。闽派诗文集能由郭、何、蔡三先生文集领衔,自能充分展现当代福建的文坛的实绩,实为至幸。    闽派诗文总集编成有日,文集编委会命撰序文于我,乡情为重,不遑轻忽!旁置冗务,溽暑伏案,日致数言,乱章叠句,方成此篇。内中涉及文史故典颇多,案边尤缺参阅资料,谬误错乱之处难免,期待方家指谬,是所至幸。    2015年9月3日,于北京大学畅春园采薇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