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
  •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
  •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

馆藏书

55 九品

仅1件

浙江宁波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光勋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朴实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馆藏书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光勋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218468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2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总计三编十章。第一编共两章八节。本编主要叙述了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第二编共三章九节。本编主要运用考古资料探索长江流域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巴蜀文化、楚文化以及新干大洋洲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为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它们是长江文明的结晶,充分显示了长江区域文明的新成就;第三编共五章十四节。本编主要探寻春秋战国秦汉以来,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长江流域经过夏商周三代前期的开发,进入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又面临新的开发。它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结构的完善、农田水利事业建设的扩大、耕作技术的提高、手工业生产全面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所出现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丁光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档案学系教授。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历史系副主任、档案学系主任,兼任上海师范大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档案学会理事、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文化史、简牍学、档案文献编纂、档案学基础理论和电子政务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著有《历史与档案》、《长江——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中国古代通史·争鸣综录》、《中国通史史论词典》(秦汉卷)、《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等学术著作。参与《北朝五史辞典》、《中国文化史词典》、《中国古代军事三百题》、《中国历史之谜》等工具书的撰写。先后在《学术月刊》、《秦汉史论丛》、《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长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第一章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文明

第一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文明

第二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文明

第三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文明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长江文明的成就

第二章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第一节 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第二节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第三节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的成就

第二编 长江流域区域文明之花

第三章 巴蜀文化

第一节 宝墩文化遗址

第二节 三星堆文化

第三节 十二桥文化遗址

第四章 楚文化

第一节 楚文化的崛起

第二节 楚国的青铜铸造

第三节 楚国的纺织与刺绣

第四节 楚国的漆器生产与木器雕刻

第五章 新干大洋洲文化

第一节 新干大洋洲青铜器铸造

第二节 新干大洋洲玉器和陶器生产

第三编 长江文明的开发

第六章 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

第一节 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

第二节 长江流域农业经济面貌的改观

第三节 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第七章 长江流域的丝绸业与蚕桑文化

第一节 长江流域的丝绸业

第二节 蚕桑技术的南移与麻葛生产

第八章 农耕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

第一节 吴国的东南社会

第二节 徐州汉王陵发掘与时代风尚

第三节 刘备入川与蜀汉社会

第九章 长江流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学术思想

第三节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第十章 长江流域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长江流域的文学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艺术

第三节 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