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使命篇)(12)
  •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使命篇)(12)
  •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使命篇)(12)
  •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使命篇)(1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使命篇)(12)

正版现货实拍图片

28 2.2折 129 全新

仅1件

福建厦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著;陈驯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9

海霞书香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 著;陈驯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5
  • 版次 1
  • ISBN 9787111624059
  • 定价 1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0页
【内容简介】

管理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掌握各种管理知识,因为他们每天疲于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与需要。《管理:使命、责任、实践》这三本书试图帮助人们透彻思考政策、原则以及实践,以求实现管理使命。

 

管理是使命,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把管理者视为具有品格尊严意义上的“人”(person),然后聚焦于人的作为及成就,并试图把人与使命整合起来。

 

管理是工作,是现代社会的特种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管理拥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工具以及技术。《管理:使命、责任、实践》将深入细致地探讨这些内容。

 

管理者总是众人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至关重要。这一点只有教师才可与之相媲美,因为管理者与教师一样,都拥有如下两种特质:一是技能与表现,二是个性、榜样与人格尊严。因此,《管理:使命、责任、实践》将同等强调管理者的使命与管理者的品德。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围绕企业绩效、服务机构的绩效、有生产力的工作和有成就的工作者、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管理者的工作与职务、管理的技能与组织、高管层的任务与组织、战略与结构等,提供一套指引管理者实践的条理化 “认知体系”。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高荣誉。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

 


【目录】

目录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德鲁克自序(1985年)

 

德鲁克自序(1973年)

 

致谢

 

导论 从管理热潮到管理绩效

 

第1章 管理的兴起  / 2

 

第2章 管理热潮及其教训  / 12

 

第3章 新挑战  / 30

 

上篇 使命

 

第4章 多维度的管理构想  / 44

 

第一部分  企业的绩效

 

第5章 如何管理企业:西尔斯-罗巴克百货解析  / 59

 

第6章 如何理解企业的实质  / 69

 

第7章 企业目标与企业使命  / 90

 

第8章 目标设立与能力培养:玛莎百货解析  / 117

 

第9章 战略、目标、优先次序、工作分派  / 127

 

第10章 战略规划:创业技能  / 151

 

第二部分  服务机构的绩效

 

第11章 多元化机构的社会  / 165

 

第12章 服务机构的绩效为何不显著  / 172

 

第13章 例外典范及其经验教训  / 186

 

第14章 服务机构的绩效管理  / 199

 

第三部分  有生产力的工作和有成就的工作者

 

第15章 新现实性  / 213

 

第16章 理解工作的含义:工作、做工以及工作者  / 229

 

第17章 使工作具有生产力:工作与流程  / 251

 

第18章 使工作具有生产力:控制与工具  / 274

 

第19章 工作者与做工:理论与现实  / 291

 

第20章 成功的案例:日本、蔡司光学、IBM公司  / 310

 

第21章 负责任的工作者  / 335

 

第22章 就业、收入与福利  / 360

 

第23章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 379

 

第四部分  社会影响力与社会责任感

 

第24章 管理提升生活品质  / 395

 

第25章 负面影响与社会问题  / 411

 

第26章 社会责任的限度  / 432

 

第27章 企业与政府  / 443

 

第28章 不要明知其害而为之:责任之伦理  / 45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